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平台 > 政协提案

关于广东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20150092号提案的办理情况

  民革广东省委会在广东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出了第20150092号提案《关于以农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让群众吃上安全放心农产品的提案》。我厅经与提案者沟通并经会省财政厅和环境保护厅,认真办理答复。主要情况如下: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当前,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逐步向好。随着我省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追求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对舌尖上的安全越来越关注,对安全放心农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有一些生产者的环境安全意识淡薄,片面追求农产品产量,忽视其质量安全问题,导致一些达不到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甚至引发食物中毒事件。农产品质量安全仍然存在隐患,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被全社会高度关注。安全放心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我省多年的实践证明,以农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是保证群众吃上安全放心农产品的关键环节之一。 

  一、现阶段工作情况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将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建设和保证安全放心农产品供应作为省政府重点工作来抓。近年来,为了保护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省财政厅统筹安排了大量资金,推进相关工作。其中,争取世界银行贷款1亿美元,落实省级配套及还贷资金合计7.6亿元人民币,实施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探索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模式和途径;安排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累计近2亿元,另外每年争取中央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资金近6000万元,大力支持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监测和土壤有机质提升等;每年安排农业标准化建设和水土保持资金共4000万元,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每年统筹安排资金3亿元,支持全省11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我省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部署,牢固树立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与资源环境保护协同发展”这一主线,坚持规划为先、示范引领、管控结合,不断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等工作,全力为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保住一片净土。我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等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环境保护、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等工作,各项工作初见成效,农业环境质量局部有所好转,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高。一是着力抓好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普查和水稻田重金属监测工作。省农业厅从2013年开始在全省范围组织开展了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普查,及时掌握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动态,继而对土壤进行安全等级划分,为产地重金属防治和种植品种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开展全省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调查。在全省建立了8个国家重点农业面源污染地表径流监测点,对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地表径流数据进行长期定位监测,跟踪农业面源污染发展趋势。三是多措并举防控农业环境污染,优化农业生产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省农业厅大力推进全省沼气建设工作,推广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全省正常使用的小型户用沼气池累计达45万个,规模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1800多宗,为全省节能减排工作做出有益的贡献;通过推广绿色防控,全省高毒农药用量持续下降,年总用量由13%降至10%左右;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设施农业技术,提高了化肥使用效率,显著减少化肥流失量;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简称“三品一标”)认证申报、监督管理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达到1905,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超过1701个,认定的种植业产地面积22.1万公顷;绿色食品730,有机农产品55个,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总量近227万吨,监测面积15.8万公顷,获得了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有7个县,面积90多万亩;地理标志农产品有7个;“三品一标”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有效提高了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014年省级蔬菜产品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合格率为95.1%,畜禽产品药物残留合格率99.5%,生鲜乳三聚氰胺合格率100%,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全省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了加快推进我省循环农业,2014年省农业厅制定《广东省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组织各地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为全面推进循环农业发展树立了典范。 

  二、有关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关于“重点发挥粤东西北地区特色资源优势,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地探索推广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的建议。2015年省农业厅贯彻落实《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决定》(粤发〔20159号)精神,用2年时间在粤东西北地区建设77个省级现代农业“五位一体”示范基地项目,融合“设施、农艺、科技、质量安全、经营主体”为内容,以“机械化、科技化、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为目标,使之成为区域现代农业的样板区、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展示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行区和现代农业装备推广应用的示范基地。 

  (二)提案中提到的“科学配套现代农业园区合理的种养结构模式”,是我省发展生态农业的一大方向。目前我省粤东西北地区正大力发展林下养鸡、果园养蜂的“林下经济”,发展猪场养鱼、果园养鸡的种养结合模式,珠三角城市近郊发展结合试种、采摘和品尝的农家乐模式农业,部分城市在探索发展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观光农业模式。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力度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的农业发展新模式。 

  (三)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目前,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93个县(市、区)和235个乡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站、室)。21个地级以上市的农产品检测中心和番禺等21个县(市、区)农产品检测站通过了省级以上计量认证和机构考核,具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资质。2014年,省政府批复同意建设广东省农业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省财政安排近1亿元专门用于项目建设,目前处于建设项目环境评价阶段。该中心的建成和运行,将为广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大大提升全省农业质量安全检测和防控能力和水平。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政府关于推进检验资源整合共享的部署要求,20155月,省农业厅和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发出的《关于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要在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共同做好县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和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工作,逐步解决基层检验检测资源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活力不强等问题”。在农业系统内部,省农业厅鼓励各级农业部门结合实际,积极整合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检验资源,加大投入,不断提升检测技术水平。 

  (四)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记录。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我省建立健全了相关监管制度: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告知和承诺制度。由农业部门向监管对象告知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并由生产者向农业部门承诺按法律法规要求生产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巡查。省农业厅每年制定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方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把关。各级农业部门定期对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主体执行法律法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其整改。鼓励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生产主体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进行标准化生产,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三是建立检测和执法联动机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中发现的不合格蔬菜和畜禽产品,及时销毁或者进行无害化处理。四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奖励惩戒机制。实行农产品质量质量安全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布制度,及时曝光不法生产者。五是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机制,监督和指导农产品生产者按索票索证等市场准入要求,提供相应凭证入市销售农产品。 

  (五)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平台。省农业厅已开发试用“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力争在三年内,以规模化的生产经营主体为载体,率先在“菜篮子”产品主产区推动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质量追溯试点,优先将生猪和“三品一标”等食用农产品纳入追溯试点范围,推动食用农产品从生产到入市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环节可追溯。 

  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更大力度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把确保质量安全作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环节,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放心。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持产管并重,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提出加强相关农业园区之间的衔接,优先在具备条件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工作,明确华南区将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构建优质安全的热带亚热带农产品生产体系,建设生态绿色的热带水果、冬季瓜菜生产基地作为重点。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部署要求,坚决打好我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支撑能力。在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统筹用好现行相关政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确实保证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广东省农业厅 

2015年6月15 

 

 

   政协广东省委员会十一届三次会议20150092号提案

    题:     关于以农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让群众吃上安全放心农产品的提案

主办单位:    广东省农业厅

会办单位:    省环境保护厅,省财政厅

    词:      

提案形式:  

       明:     ( )

第一提案人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民革广东省委会   

    容:

  案由分析: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结合我省编制实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契机,以农业园区为载体发展生态农业,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也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更具可操作性,进而保障群众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1990年以后,我省生态农业示范建设由小规模试点向面上推进,已建立3个国家级、10个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以及880个县级以下生态农业示范点,生态农业覆盖面积约70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3.90%。但是,随着我省城镇化加速推进和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及对农业资源如土地、水源等的侵蚀,如何采取科学发展方式保护农业的发展已成为全省各地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农业发展中农药、化肥等的不当使用,既使农业环境、资源受到污染, 也使农产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当前,在我省许多地区,由于对发展生态农业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生态农业建设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导致生态农业园区的发展与生态农业建设资金缺乏,工作进展缓慢,主要问题表现为:

   一是农业生态环境的宏观管理不规范,农业资源尤其是土地浪费严重,农业生态环境仍呈不断恶化趋势。例如,毁林毁草开荒,围湖围海造田,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土地沙化、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自然灾害频繁、水体和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化肥使用量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安全限值;农药的年使用量较大,约2/3流失到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直接威胁到人群健康;农用地膜、禽畜养殖废弃物、秸秆、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造成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同时,对农业发展的基础环境保护监督不足,包括对耕地土壤质量与养殖水体质量等保护与监控、污染修复均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二是生态农业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并且较为分散,示范辐射范围有限,小规模的农户家庭经营模式的利润和收益已经到了极限,难以在现有模式下得到大的提升,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并且,没有脱离能源农业的发展路径,片面追求农业发展的专业化、规模化。无论是家庭农场还是企业化农场,都是把分散的土地或者资源集中利用,形成一些所谓的种粮大户、养殖大户;基本农田改造中的“小改大”也只是为了方便机械化作业,没有重视改善农田肥力等生态问题。

   三是部门之间、区域之间以及农户之间的利益协调尚缺乏有效的机制,农产品安全监管服务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体系架构,农产品安全监管的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不高,以及目前基层农技人员队伍也不够稳定,未有效实现从数量农业到质量农业的转变。一些地方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噱头中盲目上马各种所谓的特色农业,各种农业示范片、示范县层次不一,良莠不齐。这些示范片并没有起到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更多的是对农业资源浪费,也影响了企业投资生态农业的积极性。

    法:

  建议:

   生态农业建设的成败关系着我省整个生态文明建设,更直接关系着农村和农民的发展。生态农业作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与农业产业化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政府部门应将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与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与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新民居建设规划相配套,并制定地区生态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重点发挥粤东西北地区特色资源优势,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地探索推广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

   一是加快现有农业体制、机制创新体系建设,完善法规、政策及相关技术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生态农业相关法规、政策及相关技术体系评价指标中,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以生态环境保护监控为基础,注重区域特色,对生态农业采取积极支持政策,是发挥长效作用的措施。一方面,各级政府应大力推广优质高效特色经济作物基地建设项目、退耕还林(草)及其后续产业开发示范项目、喀斯特山区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示范项目、天然林保育及人工林培育与经营示范项目、水土保持与水资源高效利用工程示范项目、生态移民致富示范工程项目等完善财政投入结构和方式;另一方面,加大对生态农业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环境保护与监测等项目的投资力度,并且积极争取国家发展生态农业的专项资金,扩大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投资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发展生态农业企业的扶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二是科学配套现代农业园区合理的种养结构模式,在专业化乃至产业区化的基础上实现多种农业的集成。举例而言,就是粮食产区可以是水果产区,生猪产区也可以是渔业产区,提供实物的农业也可以是观光农业。这样的多功能农业不仅能够有效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在不同农业生产部门间形成循环利用,还可以成为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并且,在建立多功能农业时应坚持农户在农业经营中基础地位,在法律法规层面应当确保农户对农业资源的所有、利用的专有权利。与此同时,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力量开展对特色农业种、专用种培育、农产品安全生产、动植物疫病防疫、农产品精深加工、工厂化养殖、生物质能源和生态环境整治等关键领域的科研攻关;加速发展生物农业产业,比如生物良种、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饲料和可降解地膜等,着力生物农业产业,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还应在园区建立技术示范推广基地,为农民提供培训、信息和咨询服务,包括如何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防治等技术,以及对目前食品市场的新认识。

   三是以生态农业园区为示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首先,加快启动省农业质量安全检测平台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增加检测仪器设备,充实镇级监管力量,配备与工作相适应的检测技术装备,推进检验资源的整合共享,提升检测水平和快速检测能力;加大“三品一标”认定力度和品牌建设,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识制度和标准认证认可制度,对获得有机认证、绿色认证、无公害认证或地理标志认证的农产品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三品一标”农产品的覆盖率。其次,推动园区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农产品生产主体健全农产品生产记录台账,执行农产品生产安全间隔期(休药期)、生产档案记录、农产品自检(自行检测或委托检测)等质量安全监管制度,进一步整合农产品生产档案、包装标识、索票索证、销售记录等信息,逐步建立全省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平台,提高监管效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