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盘活土地资源到走上产业振兴之路,从党建引领到村民自发参与乡村建设,从日常帮扶到有力支援突发灾害,驻广福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用真心真情、真金白银推动广福镇的乡村全面发展。
自2021年6月以来,8支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进驻蕉岭各乡镇,为镇村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科技、人才支撑,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色和村的资源。三年来,全县实施帮扶项目225个,带动当地农户就业1665人,引导到帮扶地区开展帮扶企业60家。
▲“6·16”洪灾后,驻广福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第一时间参与到复耕复产工作中。汪敬淼 摄
观念变了
党建引领,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从高空俯瞰位于新铺镇福岭村的绿色低碳光伏项目,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整齐排列,组成巨大的蓝色“大伞”。“伞下”是现代化的菌类、西瓜等综合种植基地,一旁的建筑中,保鲜冷藏库等功能区一应俱全。
作为广州发展新能源公司和新铺镇人民政府联合打造的绿色低碳光伏项目、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中的首个产业融合示范基地,其光伏装机容量为1.5兆瓦,年均发电量约150万千瓦时,并采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广州发展新能源公司和新铺镇政府联合打造绿色低碳光伏项目,采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徐志宝 摄
今年1月,在工作队和新铺镇党委、政府的共同组织下,各村“两委”干部到福岭村参观学习,感触颇深、受益良多。北方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林国新本不愿在村里搞新产业,但看到福岭村的发展势头这么好,他心动了。
“他后来主动找我说想今年种80亩西瓜,这是他思想上的转变,打破了原来的保守思想。”驻新铺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丘旭宁欣慰地说,发展的关键在于思维的转变,打开思路才能开创新局面。
在新铺镇,工作队与当地党委、政府同心同力,朝着一个目标前进。在广福镇,工作队与当地党委、政府也是携手共进,他们开创了党建共建构建驻镇帮扶新格局。
据悉,工作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将组团单位帮扶力量覆盖到广福镇村(居)组织工作一线。在梅州市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机制下创造性地实现组团单位与广福镇各村(居)党建结对全覆盖,激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组织力,构建有思想、有温度、有力量、有色彩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去年3月,根据组团单位资源实际和广福镇各村(居)共建需求,牵头单位广州地铁选派5个党支部(党委)与4村、1居委结对党建,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和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有关党组织分别结对1个村,广州大学选派4个学院党委结对4个村。实现党建结对的全镇覆盖,开创了梅州市组团帮扶单位与驻地镇全部村(居)结对共建全覆盖的先河,激发党建活力发挥出“1+1+1+1>4”合力效应。
广州地铁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张虎航表示,党建结对共建,是广州地铁、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市科协、广州大学围绕“广州所能、梅州所需、当地所愿”和“践行承诺、履行责任”的一次行动,也是“组团帮扶、结对互助”的一份情谊,更是两地携手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下乡入村,上山穿田,深入到西山村灵芝种植基地、叶田村食用菌种植基地等实地调研村情。两地党支部提前谋划、认真协商,制订共建活动计划,促进发展。”
驻广福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通过组织联建、活动联动、资源共享,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促进乡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广福镇叶田村百香果基地支架的藤蔓下,挤满一个个圆润又饱满的百香果。丘林强摄
产业稳了
因地制宜,从老路子到新局面
清甜如蜜的口感、金黄圆润的外表、良好的种植收益……近年来,一个名为“钦蜜9号”的黄金百香果新品种落户蕉岭县广福镇叶田村,成为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黄金果”。
“今年我们种了105亩,因洪水而有部分受到了影响。昨天农技专家还过来指导灾后病虫害防治工作,大家都在帮我们,很感激!”村里的党员致富带头人杨诚站在田埂上说道。
▲工作队到叶田村百香果基地了解百香果长势。汪敬淼 摄
农技专家前来指导灾后病虫害防治,离不开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与其他工作队相比,我们队的突出优势是科技味浓厚,可以开展全方位的智力支持。”广州市科技局农村和社会发展科技处的队员张林说。
不仅对村里的产业发展给予技术支持,工作队还努力推动镇里的农产品走出梅州、走进大湾区。“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去年我们将数万斤百香果送到了粤港澳大湾区市民手上。”杨诚说。
“我们借助帮扶单位力量,通过发挥智力优势、开展深度消费帮扶、不断拓展销售渠道等方式,帮助当地农户‘保产增收’,解决产业的后续销售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工作队在2023年度消费帮扶推介产品总价值达到了300多万元。”裴敬中说。当地不少帮扶产业已经起步,消费帮扶可以很大程度上为产业前期发展赢得资金和时间,逐步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品牌力。
“我们村原先以种植水稻、烟叶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现在,党员干部动脑子、找路子,因地制宜种上了产值高的特色水果。除了租金外,我们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每天收入将近120元。”在基地务工的村民王福兰说。
农村天地很广阔,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推动产业建设。只有夯实了产业根基,让乡村具有“造血”功能,才能激发农民自身的内在动力和蓬勃活力。
走进长潭镇百美村金桔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碧绿的果树漫山遍野,这些果树寄托着村民致富的希望。近年来,百美村立足资源生态优势,积极引导村民大力发展金桔种植,通过集中流转闲置土地,带动金桔产业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种植,让特色金桔树成为农民致富的“摇钱树”。
百美村种植金桔已有百余年历史,出产的金桔果皮脆而光滑、果肉鲜嫩、汁多清甜,口感好、品质佳。每当金桔成熟,便会吸引周边的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但由于种植规模小、种植地区分散、管理参差不齐等问题,一直没能做大做强金桔产业。
问题导向,靶向发力。“产业发展不能盲目跟风、随性选择,要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我们聘请了省农科院的专家,针对种植、销售等环节问题,为百美村的金桔把脉开方。”驻长潭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刘超越说。工作队按照全产业链改造提升的思路开展相关工作,从品种改良、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品牌宣传与打造、果农技术培训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促进产业整体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目前,由工作队牵头,将撂荒闲置林地建成104余亩的百美金桔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引种高品质“脆蜜金桔”种苗约8000株,建成后可3年挂果、5年丰产,丰产期预计村民和村集体每年可增收600万元。
▲工作队牵头将撂荒闲置林地建成104余亩百美金桔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受访者供图
乡风好了
凝聚合力,从小治理到大提升
驱车驶入蓝坊镇程官村,映入眼帘的便是崭新大楼。程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坤介绍道:“这是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里面设置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多亏了蕉岭县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和工作队多方协调,为我们筹措资金才建起这栋大楼。”
据了解,原先的村党群服务中心地方狭小,功能也有待完善。“房子窄,不少功能室只能放在一个屋子中,我们开展活动和学习只能挤在一个小屋。”黄坤说。
程官村能建成这栋崭新的党群服务中心,其中蕉岭县委组织部支持了100万元。此外,工作队协调争取了40万元,为村里的留守老人建成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工作队积极协助镇党委按照‘先把老人聚起来,再把老人用起来’的思路,以‘康乐治’为切入点,聚焦群众关切,结合完善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积极探索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利用闲置农房、校舍,改造成农村居家养老和特殊困难群体供养新模式试点。接下来,工作队围绕‘民生福祉提升突破工程’,将闲置的石湖小学改造提升为特殊困难群体供养新模式试点。”工作队队员、驻石湖村第一书记李阅介绍。
民之所向,政之所行。在蕉岭的8支工作队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群众没想到的他们也努力做到。
走进谢晋元将军故乡新铺镇尖坑村,“数字乡村平台”引人注目。利用该平台,村民可以实时掌握土壤墒情,了解农业气象服务需求,及时提供农业气象监测、农用天气预报等服务信息。
“一个主体(村党委),两个平台(村级合作社、数字乡村信息系统),三个抓手(结对共建、网格管理、志愿服务)。其中,数字城乡综合服务平台包含智慧党建、三治合一、网格管理、平安乡村、天翼大喇叭、智慧农业、乡村振兴大数据等内容,能够帮助村民及时了解党的政策、精准对接服务、解决生产生活难题。”新铺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林光涛说。
落实数字乡村发展,能有效提高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经过三年的有效探索,尖坑村的乡村治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村集体收入从9.8万元增加到17.2万元,村民的获得感极大增强,尖坑村成功被认定为2023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单位。
“对于我们村‘两委’来说,智慧党建系统在党建动态、组织管理、党务学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尖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曾桂珍说。该系统为党组织提供了新的教育管理手段,有效完善了宣传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数字化为基层管理增效的同时,也为基层管理减负。“以前涉及森林防火、防洪防汛等宣传,我们都需要设置卡点,挨家挨户上门宣传,耗时费力。现在通过物联网、云技术、大数据技术,使用手机或IP话筒下发广播,能够及时发布各项信息。”曾桂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