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城乡融合画卷舒——广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2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12.8万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33万亿元,企业类市场主体超700万户、占全国1/7……作为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持续亮眼。随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广东省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和后劲该如何拓展增强?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坚持辩证思维,转变观念,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新一届广东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乡镇节点功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方面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一幅城乡协调发展的崭新画卷在南粤大地铺展。

  “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我们将坚决扛起乡村振兴专班牵头责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为广东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广东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刘棕会表示,广东省农业农村系统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重点补短板,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把三农这块高质量发展“压舱石”压得更稳更实。

  粮食生产恢复性增长,筑牢重要农产品保供基础

  “与传统方式相比,工厂化集中育秧出芽率高达95%以上,还可以节约50%以上的土地和80%以上的人工成本。”广州市大旺莱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谭增伟说起新的种植方式颇感自豪,在他身旁,集中育秧流水线正加紧作业,育秧房外,则是连片稻田里机械化翻耕、无人机插秧的场景。

  从集中育秧,到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在广州已非新鲜事。今年,广州市按照“只增不减”的原则确立了20.9万亩早造粮食种植面积,为做好全年粮食生产工作,已下达农机购置补贴2800余万元,支持绿色、高效、智能农机装备购置和报废更新,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下,大力培育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同时,通过健全耕地管理政策体系、实施耕地“零弃耕”专项行动、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积极推动冬种生产等举措,积极落实藏粮于地战略。

  粮食主销区广州市着力重粮抓粮,是广东省全力做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以强化科技装备支撑、深挖土地生产潜能为重要抓手,广东省粮食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发展态势,粮食播种面积呈恢复性增长、单产和总产稳步提高,2022年,广东省粮食面积、产量、单产已连续4年实现“三增”。

  “增长的稳定性、发展的可持续性都是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既保障了城市农产品供应,又带动了集生产、加工、服务等环节的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是增强城乡发展协调性的应有之义。”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宗云表示,一方面,将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力保粮食面积稳定、产量增长;另一方面,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夯实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升级,释放助农增收致富效应

  每天清晨,湛江市遂溪县草潭渔港靠岸渔船的马达声、鱼贩的叫卖声混成一片,显得格外喧闹。这里是湛江深海网箱养殖金鲳鱼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今年行情不错,越冬鱼码头价格最高达到24元/斤,创造了历史新高。

  “一条鱼”搅动产业“一池春水”,渔业市场火热的背后,是完整的水产品食品产业链在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湛江,从饲料生产、网箱制造到水产种业、流通加工,涉及深海养殖产业的年产值达500多亿元,产业链从业人员100多万人。

  依托海岸线长度全国第一、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等优势,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正成为广东省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之一。根据相关规划,广东将大力支持沿海县域建设打造相关产业集群、产业园区,推进建设专业特色镇,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沿海地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同样在湛江,徐闻县“菠萝的海”也迎来收获季。作为年产量占全国1/3的主要菠萝产地,当地早已走出“丰产不丰收”的怪圈,而这要归功于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创新提出、在徐闻县实践证明的“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打造统一的菠萝销售大数据平台,组建专业经纪人队伍,通过品牌活动拓展市场,实现了产销有效对接、农户增收致富等目标。”徐闻县农业农村局干部介绍,目前菠萝地头价稳定在每千克3元左右,稳住的是农民的“钱袋子”、收获的是满满的“幸福感”。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推动高质量发展,要让农民共享产业发展成果。”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东表示,多举措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现代农业产业园、“12221”市场体系、预制菜等正成为广东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现代乡村产业带动下,广东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十年超过城镇居民。

  乡村建设串点成带,融合宜居宜业和美多重目标

  茂名,别称“南方油城”,是我国重要的石化基地,但长期的石油开采令生态欠账问题突出;同时,作为广东省唯一农业总产值连续两年超千亿元的地级市,农业人口就近就业与有序转移也考验着当地主政者智慧。

  “把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更好统筹起来,发挥好县镇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主阵地作用。”近年来,茂名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与“百千万工程”高度契合的“百墟千村振兴计划”,通过抓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县镇村一体化建设,推动形成“县城—中心镇、专业镇—样板墟—普通镇”多层次城镇体系,打造遍布全市的城乡融合“小引擎”。

  坐上小火车沿露天矿生态公园观光、累了便在风貌街区享用特色小吃,走进茂南区金塘镇展现油城文化的“油城墟”,曾经的“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文旅产业项目建设,使村庄规划焕然一新、精品民宿成为周边村民增收新渠道,项目整体覆盖8个行政村、受益群众3万多人。

  示范带动,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已成为广东省高水平推进乡村建设的普遍态势。据广东省委农办常务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省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黎明介绍,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主抓手,广东省在各地持续推进农村绿化美化亮化,密集崛起的示范村镇,成为生态宜居示范区、特色产业汇集池和城乡融合先行地,乡村治理效能和乡风文明水平也随之进一步提升,乡村建设多重目标实现融合、有效破解“盆景化”“碎片化”问题。

  以全省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为实施主体,到2025年,突出短板弱项基本补齐;到2027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展望2035年,新型城镇化基本实现,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沿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擘画的战略蓝图行走在南粤大地,不难发现,一条以城乡融合为主要途径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已逐渐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