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首页 > 专题中心 > 广东省乡村振兴局专题 > 媒体报道

[南方日报]促乡村振兴 留乡韵乡愁 清新区立足资源禀赋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

时间 : 2024-01-05 10:51:44 来源 : 南方日报
【打印】 【字体:

  清新初冬,天朗气清。一座座漂亮雅致民宿迎来众多游客体验打卡,一棵棵顶天立地古树吸引候鸟驻足停留,一条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带旺沿线农家乐和采摘游……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清新地处粤北生态发展圈,是广东县域振兴“主战场”之一。2023年以来,清新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多向发力深度融合,迈出新步伐,跑出“加速度”,为绘就乡村振兴多彩画卷,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产业更高效

  “一条鱼”游出“一条链”

  冬日的午后,三坑镇陂头村前,连片的鱼塘一望无际,蓝天白云映入清澈水面,微风徐徐,波光粼粼。鱼塘水面,增氧机溅起白色水花,养殖户苏伯穿行其间,均匀地向塘中抛撒饲料,一派“水上田园”景象。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清新区农业农村物质基础丰厚,立足于地域特色,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强化农业品牌建设,走出一条具有清新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以桂花鱼产业发展为例,清新区把突破桂花鱼新型养殖技术作为桂花鱼产业发展的关键,依托桂花鱼产业园技术优势,先行先试;联合海大集团研发团队科技力量优势,取长补短,积极推广桂花鱼新型养殖技术。同时,清新区委、区政府投入财政资金补贴养殖户购买养殖保险,通过政策保障,推动“保险+金融”发展模式,解决养殖户养殖风险、资金不足等问题,为桂花鱼新型养殖技术发展提供全面保障。

  如今,桂花鱼新型养殖技术已在清新大地落地开花,有效提高清新桂花鱼的养殖品质,加快发展形成标准化养殖模式,带动全区养殖户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产量,释放鱼塘养殖产能,结合加工流通环节,研发多品种桂花鱼产品,畅通市场销售渠道,实现量价同升。

  当前,清新区已推出了桂花鱼三去开背、臭鳜鱼等预制菜产品,基本形成“苗种繁育—养殖—加工—流通—品牌建设”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太平镇冷链物流产业园建设已提上工作日程,目前正在挂牌出让土地,着力提高桂花鱼等产品附加值。

  数据统计,2023年,清新区预计桂花鱼全年产量达1.32万吨,同比增长4.76%。清新区已成为广东省桂花鱼四大主产区之一,也是全省桂花鱼产业配套最完善的区域。

  “一条鱼”游出“一条链”,让更多“土特产”成为群众“致富果”。

  2023年以来,清新深入实施“2420”具体举措。截至去年11月,清远鸡出栏量2785.82万羽,丝苗米播种面积30万亩,新增南药种植面积5400亩;加快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和南药产业园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农民合作社20家、新增家庭农场34家;正式获批2022年度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家、2022年度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家、2022年度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6家。

  为了助力山货出山进城,2023年,清新区先后发动10多家本地农业企业携其优质农产品参加了首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首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2023年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上海)、广东首届“致敬农科人”颁奖仪式暨清新农文旅招商推介大会等10多场次展会、招商推介会,进一步加强清新区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去年12月14-17日,清新区举办第二届清新桂花鱼产业发展系列活动,邀请行业专家、协会、商会、企业等代表共谋清新桂花鱼发展,更是将清新特色农业品牌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乡村更宜居

  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沿着石潭镇高速出口缓缓前进,宽阔平坦的柏油路干净整洁,两侧的农房外立面披上新衣,一幅和美乡村的画卷徐徐展现在眼前。

  图片

  清新区推动文旅融合,绘就乡村和美画卷。

  石潭镇以创建国省道“公路安全精品路”为抓手,积极协调上级交通部门争取资金,不断改善辖区交通基础设施。2023年11月,上级交通部门对西安村至格水村长约4公里路段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原本狭窄的巷道变得宽阔整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新铺了沥青,还安装了警示灯、减速带。”村里的点滴变化,格水村村民欧木波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提升,出行更安全了。”

  乡村环境的硬提升与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息息相关,石潭镇澳洲坚果加工厂负责人蒋卓林对此深有体会。“澳洲坚果格水片区是我们的核心区,我们把研究所、深加工厂的选址设定在这边。周边环境变美观了,整体形象有所提升,对我们企业来说,投资发展信心也更足了。”

  立足农村公路“畅、洁、舒、美、安”特点,石潭镇将农村公路与沿线周边乡村风貌、生态资源充分融合,农村因路而美、产业因路而兴、农民因路而富的画卷铺展开来。

  纵观全局,石潭镇农村公路发展是清新区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2023年以来,清新坚持综合施策,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下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1200万元,组织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冬春季战役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逐村过关“30天集中攻坚”行动;抓好三坑、龙颈、浸潭、石潭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其中三坑镇、浸潭镇乡村振兴示范带在2022年市级年终考评中获得优秀等次。

  此外,清新区已完成11个“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专题实地调研和资源情况、重点项目等信息采集,正在开展典型村村庄规划编制前期准备工作。纳入乡村建设规划的182个行政村中,累计已有133个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或以上,占比73.08%。

  清新区还全力推动农村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农村人口自来水普及率达99%以上,低电压台区100%改造,通行政村公路100%硬化,4G网络普遍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行政村。

  在持续推进区镇村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资料显示,全区87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6个教学点均已全部创建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100%,179间标准化建设卫生站正在持续完善。

  改革更深化

  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

  俯瞰三坑镇三禾·稻里民宿,犹如藏在田海里的游世庭院。独享私人观景的泡池房、历史厚重感的青砖墙完美融入山野之间,美得像幅油画。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里在去年之前不过是一条无环境、无产业、无发展的“三无村”。变化的机遇源于“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和乡村运营工作的开启。

  三坑镇通过成功引入清远市稻里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将安庆三和村30户旧农房和约30亩闲置用地整体“打包流转”,在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和“居住安全”前提下对旧农房升级改造,打造成为全市首个由空心村整村改造而成的民宿项目。依托该项目,房屋和耕地、空地公共区域等租金收益为村民和村集体带来了实打实的经济增收。

  实际上,为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全面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去年以来,清新区各镇各村因地制宜,完善路网建设、打造新型业态、壮大产业支撑,挖掘经济潜力,不断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在清西平原,太平镇山心村以党建为牵引,通过设立秦皇片区党委,统筹抓好秦皇片区基层党建和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山心旧街外立面改造、廉政荷花池等项目建设,加快打通秦皇山与周边县区的“断头路”,建设红色旅游村;山塘镇恒平村鼓励党员带头,探索连片耕作农业模式,引进丝苗米优质水稻种植大户,推广农科所水果玉米特色品种,建设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同时,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规划建设腊味加工车间,采取“国资委+村党组织+商家”合作方式,打造“一村一品”腊味产业。

  在滨江片区,浸潭镇六甲洞村下迳组探索农村“三块地”改革走在全市前列。以下迳组为试点,清新区推进宅基地改革,鼓励和支持各地积极探索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的有效模式。推动587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其中6个行政村完成整村推进改革。

  在此基础上,清新区稳步开展乡村运营,组织镇、村开展“人才、资源、项目”库信息摸底,乡村振兴人才入库达6763人,摸查资源信息994条、项目信息49条,逐步建立运营“人才、资源、项目”库。选取三坑镇作为全区“乡村运营”试点镇,其余7个镇结合实际选定多个村委会或村小组打造试点村,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发展。

  当前,试点镇三坑镇已统筹14个村经济联合社与企业共同成立清远联兴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探索联合运营模式,带动全镇14个行政村发展桂花鱼、冠鲫等特色农业产业,新增冠鲫鱼苗养殖面积91亩,预计产值超200万元、实现集体经济增收54万元,带动超50名村民“家门口”就业。目前,清新区各个试点均已落实运营项目。

  实施“百千万工程”,事关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壮大县域综合实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造福千家万户,任重道远,使命光荣。新的一年,清新将在新起点上,继续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奋力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让乡风乡韵乡愁留得住,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