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三年帮扶,他们“驻”入真情意

  “只有将自己融入乡村,融入群众,才能从当地群众的角度、立场出发,谋划做好各项帮扶工作。”在首批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三年期届满之际,回首这段经历,驻潮州市饶平县上饶镇工作队队长李星炜满怀深情、由衷感慨。

  三年帮扶,“驻”入真情。2021年6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方案》,广东创新开启史上规模最大的帮扶行动,全域全覆盖全面推进全省1127个乡镇、近2万个行政村全面振兴。来自省直、中直驻粤单位,中山市以及潮州市县两级机关单位选派的45支工作队272名队员响应号召,俯身下沉到潮州广袤的乡村大地上,积极投身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中去。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群连心,成为了村民口中的“胶己人”,群众也见证着一个个“农村小白”变为乡村振兴的行家里手。

  随着1358个驻镇帮扶项目的落地实施,工作队员们用三年时光为标尺,丈量着45份驻镇帮扶规划的成色,以满腔热情为笔触,书写出乡村振兴发展的动人篇章,为潮州深入推动实施“百千万工程”贡献实践经验与智慧结晶。

2.1.jpg

▲驻东山镇工作队在村里观察水稻生长情况。纪金娜 摄

  党建领航

  凝聚多方合力 把力量拧成绳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只有一个强有力的班子,才能让乡村发展走上健康可持续的道路。因此,必须突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驻镇帮扶不仅要带领村干部,更要带动群众一起干事创业。而这一点,驻潮安区归湖镇溪美村第一书记郑亮杞有自己的法子。

  回想起刚驻村的时候,“村里刚刚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但是沿溪的农家乐随意占地、野蛮生长,节假日期间道路堵塞成了家常便饭,游客随手丢弃的垃圾随处可见,有的还顺着溪水流入了韩江。”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与村干部达成共识后,大家分头行动,逐家逐户上门做通村民思想工作,将统筹资源、集中经营、合理分配、共同致富的思路耐心讲给群众听……“厚脸皮、动嘴皮、磨脚皮,这就是那段时间最大的体会了,好在村民理解支持,想法也最终落地,总算没有吹破牛皮。”郑亮杞说道。

  在他与村干部的努力下,溪美村成立了经济联合社,将土地整合后发展农家乐,又与承包的村民约定了“门前三包”。如今,凤凰溪两岸建起竹长廊、六角亭,溪上筑起堤坝,停车有了秩序,溪边也干干净净,给游客带来更好更文明的旅游体验,村集体和村民每年还有收益分红。

2.2.jpg

▲溪美村山清水秀,绿意盈盈。

  2023年,溪美村年接待游客约150万人次,年创收约6000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70多万元,真正做到了经营者、村集体、农户三方共赢,带动村民在家就业、农副产品销售进一步提升,还入选全省“20个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

  乡村振兴不是工作队队员们的单打独斗,更离不开派出单位党组织的支持。驻潮安区登塘镇工作队积极争取帮扶单位的支持,谋划“党建+数字乡村”模式,派出单位自筹资金约125万元,在枫树员村试点建设数字乡村项目,打造了集智慧党建、村务公开、美丽乡村、智慧法务、文明实践、便民服务等模块于一体的数字乡村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了乡村智能化、精品化、科学化管理能力。

  “自从驻镇帮扶工作队进驻以来,积极带动中山的单位和企业跟我们的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既带来发展资金,又帮助村里的产业和发展进行谋划,三年来湖岭、东明、东南几个村都实现了大变样!”提起驻镇帮扶工作队,东山镇的干部们纷纷为其开展的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点赞。

  如何让村民愿意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驻饶平县浮山镇工作队队长苏炎明想到了“党群共建积分超市”的模式,通过在五联村试点实践,逐步在镇域推广实施乡村治理积分制,以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引领广大群众共建共治共享,并发动乡贤捐资用于“党群共建积分超市”和乡村建设,以日常参与的小“分值”彰显和美乡村建设的大“价值”,逐渐构建起“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格局。

  兜底保障

  多举措防返贫 一个人都不落下

  建设帮扶车间153个,吸纳就业3171人,带动低收入人口就业16855人;开展消费帮扶13810.41万元,带动脱贫人口23120人;动员社会各界捐款捐物17135.28万元……一个个数字,见证着工作队队员们三年的努力与付出,也见证着脱贫户生活水平的变迁。防返贫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是工作队每个人的庄严承诺。

  驻潮安区金石镇工作队队员冯锐钊来到潮州已经6个年头,在脱贫攻坚战中饱经历练,深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性,更明白脱贫户最担忧的是什么。在他的建议下,工作队制定了镇、村两级《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一览表》,坚持每季度遍访镇内防返贫重点监测户。简单的表格内容背后,是对群众满满的牵挂。

  正是在日常走访中,他得知脱贫户小明身患白血病,难以支付高额医药费,面临返贫风险,于是马上通过中潮爱心基金、三都福利会大病救助金等渠道申请救助。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三年来仅中潮爱心基金就开展大病救助50人次,发放救助金25万元,解决了脱贫户的燃眉之急。

  “要让脱贫户在家门口就可以方便就业。”驻饶平县联饶镇工作队队长陈水清通过组织实施大棚蔬菜试点系列项目,创造有利就业环境,带动联饶镇周边贫困人口就地加入合作社,雇用本地农户共计210人,让脱贫户真正过上安心日子。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针对浮滨镇单丛茶产业发展态势较好、从业人员多的特点,驻饶平县浮滨镇工作队多次邀请专家到镇村授课,先后举办茶叶种植加工、电商营销技能培训20多场次,参训1200多人次,多形式多渠道提升群众脱贫增收能力。驻饶平县新塘镇工作队通过建设镇级电商服务站,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组织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团队到镇村开展茶叶和茶苗种植技术、茶园管理等专题培训,赋予农户和已脱贫人口劳动技能。

  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工作队在重点关注脱贫户的同时,还注重将各类特殊群体纳入帮扶范围。三饶镇的单亲母亲家庭,正是这一举措的受益者。

  驻饶平县三饶镇工作队在走访中发现,多数单亲母亲家庭面临生活困难、子女教育压力大等困境,因而建立队员联系村(社区)定点监测机制,专门针对辖区内单亲母亲困难家庭进行深入摸查,形成动态监测清单。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开展教育帮扶等方式,先后帮扶了官田村独自养育3名女儿的钱女士、南新村失业的林女士、粮田村王女士等32名单亲母亲,保障其家庭正常生活和子女教育稳定。

  基础建设

  聚焦急难愁盼 办好群众关切事

  架桥修路、建设水厂、开展义医义诊……驻镇帮扶期间,各工作队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法,深入基层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不断提升所驻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水平。

  “以前出去要么坐竹排,要么得走18公里山路,自从工作队给我们修了北坑桥,现在只要5分钟就能上省道,太方便了!”汤溪镇北坑村村民黄某对帮扶工作队赞不绝口。自北坑桥、麻寮桥等一大批重点交通建设项目落地以后,全镇实现公路网“一轴两环”的联通闭合,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

  驻潮安区凤凰镇工作队把山区道路的建设与茶区产业发展联动考虑,从方便群众采茶制茶的角度出发谋划全镇道路布局,合计实施新建、拓宽、修复、提升镇村道路基础设施项目12个,总长度13.5公里,切实为茶农提供了便利。在饶平县上饶镇,通往李子寨等茶园的道路原本只是石路和泥路,在驻镇工作队的帮扶下,如今已修建成平坦的水泥路,茶农上山更方便了。

2.3.jpg

▲棋盘生态茶园。纪金娜 摄

  驻饶平县高堂镇工作队把走访了解的出行难、饮水难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分解成开展节日全覆盖慰问脱贫户、扶贫助学等25个“书记项目”,聚全镇12名村党组织书记合力推动落地实施。

  水是直接关系农村群众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基础保障要素,在面对村民用水水量不足、水源易受污染、降雨时间难以把握等情况时,工作队各展所长,为群众排忧解难。

  驻饶平县建饶镇工作队队长曾晓决定建设镇自来水厂,以满足镇区以及周边村庄7000余人的用水需求,切实满足了人口增长和日常农业生产的需求。驻饶平县饶洋镇工作队则发挥气象局优势,通过短信免费为茶农提供精细化的天气预报服务,从一周的趋势预报,到每天的预报,再到短时临近未来几小时的预报,不断滚动更新,方便茶农安排在好天气时抓紧时间采茶制茶。

  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医疗需求,驻饶平县新圩镇工作队积极推动中山市优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社会帮扶资金等资源,通过学校结对、交流互访、“名师指导”、送培送教等方式向新圩镇流动。驻潮安区沙溪镇玉湖村第一书记张宇阳发挥自身专长,为孩子们办起了书法兴趣班,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从最开始寥寥几人到二三十人,获得了家长学生的称赞,他也因而被村里的孩子亲切地称为“张老师”。驻潮安区铁铺镇工作队统筹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进社区、义医义诊等多场活动,为村民送去免费医疗服务。

  产业发展

  提升“造血”功能 让钱袋子鼓起来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不发展,则振兴无后劲,加快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重中之重。各帮扶工作队立足各镇(街)资源禀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更多农民逐步享受到乡村振兴的成果。

  山地、林地众多的山区在用地性质、用地指标的限制下,如何才能实现集体发展、村民增收,一直是困扰产业发展的老大难。驻潮安区赤凤镇工作队队长宋景雷在进行深入调研后发现,赤凤镇森林覆盖率高达85%,最适合发展林下经济,便带动村民盘活村集体林下地,打造茶树菇和紫灵芝椴木菌的试验田,首期实现经济产值45万元,为村集体增加经济收入15万元,在不改变用地性质、保障生态效益的前提下,让林下闲置荒地变为村民致富的宝地,打造“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立体种植模式,既盘活土地资源,又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充分释放生态效益红利。

  山林和海滨兼具,是潮州的特色风貌和禀赋,念好“山海经”,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他们靠山吃山,我们靠海吃海。”驻饶平县海山镇工作队队长欧阳兆昌打趣道。在帮扶期间,工作队积极推动海山镇同海大集团合作,投资1.5亿元建设海山优质种苗培育基地。项目投产之后,年产虾苗约100亿尾,年产值约2亿元,纳税约2000万元,为当地带来了超过40余万元的公共财政收入。

2.4.jpg

▲驻文祠镇工作队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策划举办橄榄文化周,搭起文祠“土特产”与粤港澳大湾区产销对接的桥梁。(受访者供图)

  “只有壮大二产,文祠橄榄才有出路。”看着价格低廉的土种橄榄,驻潮安区文祠镇工作队队长邓广志暗暗下定了“要把土特产琢磨透”的决心。在工作队推动下,“乡村振兴车间”“橄榄科技小站”相继设立。借助科研力量研发出种类丰富的橄榄深加工产品,从几块钱的橄榄鲜果到十几块钱的橄榄汁再到几百块钱的橄榄酒,文祠橄榄从最终的1.0、2.0版本再到3.0全面进化,产业价值翻了好几番,擦亮了潮州“文化橄榄”品牌。

  作为“世界美食之都”招牌美味之一的卤鹅,一直深受国内外食客的追捧,但工艺各异、标准不一、保存不易、生产零散等问题也长期困扰着卤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驻湘桥区磷溪镇工作队将卤鹅作为推动磷溪镇产业振兴的一面旗帜和突破口,推动镇内约70家卤鹅生产经营主体成立卤鹅协会,先后培育3家龙头卤鹅企业,引进现代流水加工生产线,实现保质期延长至6个月,推动磷溪卤鹅走向规模化、产业化、科学化、标准化道路。

  而在潮州古城的周边,各帮扶工作队则打起了“文旅牌”。驻潮安区龙湖镇工作队队长童坚介绍,三年来投入帮扶资金1050万元,打造了以龙湖古寨为核心的旅游圈,新修缮开业商铺约150家、民宿12家,每年吸引游客约5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4000万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