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平台 > 人大建议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300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粤农农函〔2020〕497号

华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开办农民夜校,提升农民素质,助推我省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经综合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我厅非常赞同您关于“关于开办农民夜校,提升农民素质,助推我省乡村振兴的建议”的建议。开办农民夜校,提升农民素质,既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利于繁荣农村文化。我省将依托村级活动阵地开办“农民夜校”解决“知识匮乏、观念落后、技能不强”等问题,不断强化夜校课程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农民夜校发展成为我省脱贫攻坚的“练兵场”,激活农民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

  一、我省开办农民夜校有关情况

  我省多个地市均有开办农民夜校的情况。农民夜校的开办,解决的是长期以来农民想学习却没有场地没有师资没有机会的难题,有利于突破农村发展的知识瓶颈,拓宽了农民发展的思路,增强了他们的发展劲头,也为精准扶贫提供一个有力的抓手。这种依托村级活动阵地,动态化管理,并且菜单式点课授课的方式实现了“一举三得”。一是充分发挥了基层党员和村民活动中心的作用,使村级活动阵地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活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加强了基层的“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二是通过农民夜校专、兼职老师的选聘,整合了各级人才资源,实现了智力资源向农村流动,以智引智的作用。三是有利于培养新时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增强贫困地区农民摆脱贫困的勇气和勤劳致富的决心。

  广东梅州针对农村党员人数多、分布散等实际情况,为更好服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把村级办公场所、党群服务中心和停办学校旧址升级改造成农民夜校,设置红色书吧、红色展览区及红色影吧等功能场所,配备课桌课椅、网络电视和远程教育系统,打造成多功能的村级党员教育培训基地。

  肇庆德庆县依托村党群活动中心、文化活动中心、村小学、旧会堂等作为农民夜校固定授课场所,在全县所有行政村开办新时代农民夜校,农民夜校课程丰富多彩,除了宣传党的政策、党的十九大精神外,实用技术、健康知识等都纳入了农民夜校课程。为保障师资力量,德庆县还在党员领导干部、先进模范人物、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镇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种养技术能手、农业经营大户、外出杰出乡贤等人员中择优选聘兼职教师。

  我省农民夜校的开办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在“课程设计”上用实劲。按照各个村不同的致贫原因,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菜单”。广泛征集各个村党员群众意见建议,梳理归类,结合收集的意见建议,因地制宜确定每个村的专题培训课题,做到菜单式教学,并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学习需求不断调整完善培训菜单,最大程度做到基础知识普遍学,做到精准施教。二是在“创新教学”上出实招。“农民夜校”推行“固定课堂+流动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把教学课堂搬下去,延伸到村组、农户和田间地头。邀请农业技术专业能手,把农村适用技术传授给农民,组织产业大户“现身说法”,给村民送上科技种植养殖“宝典”,为农民发展产业“支招”,增强农村发展后劲。三是在“学习方法”上见实效。围绕“文明新风、文化科普、时事政策、技术技能、法律法规”等方面,印制学习教材,结合实际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最美乡村人、最美村寨”“诚信经营、孝老爱亲、好家风”等评选活动,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农民夜校通过集中学习、专家讲座、上门助学等方式,开展文明新风、道德法治、实用技术等专题培训,让贫困群众学到新知识、掌握农业技术、提高劳动技能,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二、我省在开展农民夜校提升农民素质方面的举措

  (一)整合资源,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截至2019年底,我省共有20个县(市、区)立项为省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其中广州市增城区、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云浮市新兴县等16个县(市、区)创建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通过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活动,有效提升农民素质,如云浮市新兴县于2016年开始创建省级和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目前全县12个乡镇均有独立设置的成人文华技术学校、全县设有村级文化站、农家书屋201个,实现村(居)全覆盖,新兴县发动当地支柱企业建设温氏书院、翔顺学院等农民工职业培训基地,并依托新兴开放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年均培训2万余人。

  二是推动社区教育延伸至农村基层。《关于大力发展社区教育 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意见》提出各地要“进一步推动城镇社区教育向农村延伸”“构建县级职业中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村居学习站(点)师资共享、统筹推进的农村社区教育网络”。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5个、实验区10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85个。通过创建社区教育实验区,有力促进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据统计,全省基本形成了省、市、县、镇(街道)、村五级社区教育体系。

  三是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优势,开拓农民素质提升新渠道。为更好地服务农民素质提升和农业增效,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我省鼓励和支持有关高校开设涉农网络课程。如广东开放大学专门设立了乡村振兴学院,以现代远程信息技术为支撑,开发以服务乡村振兴为主的特色专业和课程体系。2019年,广东开放大学与云浮市共建云浮乡村振兴学院,设立了云浮乡村振兴学院龙湾分院、稔村分院等多所乡镇(街道)、村(居)分院,将优质教育服务和学习资源输送到乡间田头,同时也将乡村振兴教育服务的需求精准反馈、有效对接。

  (二)抓好配套,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加快完善镇、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省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610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5865个,基本实现了全省全覆盖,为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建强了阵地基础,同时为加强农民素质和技能教育提供了设施条件。

  二是深入实施基层文化馆免费开放。通过开展达标建设、专项治理等手段不断提升文化馆站服务效能,并将“举办科普、法治、农技、卫生等讲座、培训”列入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标准,将“提供基础性的文华体育艺术知识普及和培训服务”列入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

  三是促进教育资源向基层延伸。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通过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文化和旅游资源服务下基层等方式,促进区域内优质文化资源向农村基层延伸共享,扩大文化惠民。2017年以来,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实施的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三百工程”,每年向乡村地区免费配送300多场文化讲座和培训活动,为提升农民素质丰富了教育资源。

  (三)宣传推广,繁荣农民文化生活。

  一是全面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积极贯彻落实民政部等7部委《关于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实施《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行动方案》,全面启动全省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修订工作,推动健全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机制。

  二是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为传承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参与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积极性,我省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并得到了省委领导的高度肯定。2019年,我省在第二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期间举办13场特色乡村专场活动,各地庆丰收活动如火如荼开展,晒丰收成果,分享丰收喜悦,全面展示广东乡村振兴的新风采、新成就,节日喜庆传递到田间地头、进入到千家万户。

  三是加强信息宣传报道,宣扬文明乡风。2019年在《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简报》刊发“讲好乡里故事留住村史乡愁,传承乡风文明助力潮州振兴”“在活化中保护,在提升中传承,打造古村落保护活化‘佛山模式’”“省体育局积极推动‘体育+’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等多篇聚焦乡村传统文化建设的报道,广泛宣传报道文明乡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经验做法,引起广泛关注。

  目前我省没有建立从上到下的农民夜校方案和体系,主要还是依托各市、县、村自主开办农民夜校,存在农民夜校质量参差不齐、农民学习积极性不强、缺乏统一领导的问题。同时,农民夜校的运作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造成农民夜校在组织形式上不新颖,吸引力不强,开展夜校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没有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还存在缺乏有针对性的夜校教材和读本、农民夜校的教师专业性不强、教学方式不新颖,对农民群众的指导意义不强的情况。

  下一步,我厅继续加强与有关厅局单位的协调,广泛开展调研、认真了解农民需求,联合各级党委政府、帮扶部门、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和村“两委”高度重视,充分挖掘潜力,努力探索开办农民夜校、提升农民素质、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厅工作的关心支持。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2020年6月11日

  (联系人及电话:兰梦秋,3728832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