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业要闻

农村沼气发展进入新阶段

  农村沼气确确实实改变了农民的生活和农村的面貌。现在,只要你到过使用沼气的村落,都会惊喜地发现,家家户户乱堆柴火的现象没有了,村容村貌大变样,这里的环境更优美、空气更清新了。原来村民用柴草烧饭的日子就成了历史,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文化生活中去,这样的变化将使整个村庄步入新农村的轨道上来。

  新增80亿元,拉动农村内需

  2008年底,农村沼气列入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振兴经济的一揽子计划,随着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强化,农村的沼气发展空间更加广阔。记者从农业部了解到,为了拉动内需,中央下达的农业拉动内需新增投资项目中,第一批于2008年底下拨51.5亿元,其中沼气占到60%—70%,共30亿元;2009年下拨第二批,共184.7亿元,其中沼气占50亿元。新增50亿元沼气项目的实施,带动地方和企业自筹175亿元进行沼气项目建设,对拉动内需发挥积极和应有的作用。

  2009年的沼气项目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有效拉动了内需。持续拉动水泥、钢材、砂石和砖等建筑材料的生产和消费,带动沼气灶具和管材、配件等相关生产企业不断扩大产能。截至2009年11月底,两批新增农村沼气项目共采购水泥416万多吨、钢材8万多吨、砂石1000多万立方米、砖32亿多块。二是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新增沼气项目给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缓解农村劳动力就业难题,大幅增加了农民收入。据统计,两批新增沼气项目参与施工人员累计达182万多人。三是优化农业结构调整,通过新增农村沼气项目建设,以沼气为纽带拉动养殖业、种植业和其他各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四是进一步改善民生。两批新增沼气项目已累计建成户用沼气280多万户、各类沼气工程8750座,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有效缓解部分地区缺煤、少柴等实际困难的同时,节约了农户的生产生活支出,降低妇女的劳动强度,使沼气项目区的卫生状况大为改观,生态环境获得改善,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沼气发展步入建管并重、多元化新阶段

  我国农村户用沼气经历了“两落三起”的发展路程,如今沼气建设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沼气池安全性能更可靠,使用寿命加长;大中型沼气工程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资助研发相结合,工艺技术日臻成熟。同时,农村沼气技术与农业生产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了以南方“猪-沼-果”和北方“四位一体”为代表的能源生态模式,从而夯实了农村沼气发展基础。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农村沼气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沼气用户稳步跨上1000万、2000万、3000万三个台阶。农村沼气建设既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也是农民生活方式的革新,更是炊事能源方式的转变,这项工程被广大干部群众誉为民心工程、致富工程、生态工程。当前,迫于形势的需要,同时为了提高农村沼气池的使用率,农村沼气投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以户用为主转向现在以多元发展为主,改变过去户用沼气“一气独大”的局面,从而带动投资结构发生变化,户用沼气由2008年的81.6%下降到2009年的47.6%,大中型沼气和服务网点分别由2008年的3%和11.2%提高到2009年的35.1%和14.1%。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农业部科教司会同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先后在海口、北京、武汉召开了三次座谈、研讨会议,进一步总结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提出“十二五”发展目标和重点,优化农村沼气建设布局和结构。在发展速度上力求与自然资源条件、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民需求以及技术力量相适应,实事求是确定目标任务;在项目布局上统筹考虑养殖方式、原料种类、沼气用途等因素,因地制宜,科学立项,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对于没有原料保障、后续服务跟不上的将不再安排户用沼气项目;在投资结构上,积极发展农村沼气的同时,加快发展秸秆固体成型燃料、省柴节煤灶炕炉升级换代、太阳能利用等技术。

  探索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新模式

  随着农村沼气的大范围推广,服务体系支撑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乡村服务体系项目2008年开始建设,覆盖面远远不够,同时存在建设服务网点存在功能不完备、运转经费无来源、经营机制不灵活,入户服务难、向群众收费难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地探索出了农村沼气服务网点体系五种主要服务模式:一是专业合作社型。其特点是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法人,紧密联系的经济实体,直接与社员签订合同,为社员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服务。二是协作统领型。特点是经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社团法人,比较松散的社会团体,主要为社员提供生产、技术、营销等方面的信息和服务。三是公司经营型。实行市场化运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四是个人领办型。个人成立服务实体,对服务负全责。五是社会公益型也叫“全托式”服务方式。开展公益性服务,由政府政策扶持引导,提供物资支持。

  从2009年开始,为了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其服务功能,农业部科教司与计划司会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共同将服务网点项目中央补助标准由原来的东中西0.9万、1.5万、1.9万提高到2.5万、2.5万、4.5万,东中西中央补贴标准分别提高了278%、233%、237%,平均提高246%,各地反映中央投资标准提高幅度大,满足了本地的沼气建设需要,对发挥好村级服务网点意义重大。在提高补贴标准的同时,农业部还印发了《全国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试行)》,进一步明确了乡村服务网点和县级服务站的建设内容、补贴标准;投资825万元在20省50个县启动了县级服务站试点建设项目,并一再强调中央补贴主要支持购置沼气技术巡回服务多媒体车、大功率远程进出料车、应急处理专用摩托车、培训、教学设备以及维修工具和检测仪器等。

  农村沼气开展大培训、大回访活动

  伴随着农村沼气事业的快速发展,一些地方出现了农村能源队伍建设不适应和沼气使用不够好的问题:有些地方沼气技工流失严重,个别县市流失率达到50%,技术力量明显不足;一些地方为不影响上项目,突击培训沼气技工,质量不能保证;一些地方技术人员知识老化,一线新上岗的技术人员没有进行及时培训等问题。就此,农业部精心组织,于2009年11月开启了农村沼气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农村沼气培训和回访工作是各级农村能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农业部要求各地应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逐步建立培训和回访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

  据了解,大培训按照“上下联动、分层负责”的原则,通过“阳光培训”、职业技能鉴定、“金蓝领计划”等培训方式,以骨干师资培养、管理推广干部轮训和沼气技工培训为重点,以提高农村沼气人才队伍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并建立一支技术高超的施工队伍,保障农村沼气稳定有序地发展。大回访是以2003年以来中央投资安排的沼气项目为重点,组织基层沼气技术推广人员、沼气产品供货企业、沼气项目施工单位和沼气生产工对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的回访。对未正常使用的沼气池进行故障检查和维修维护;对未正常进出料的沼气池,指导用户正确进出料;对已破损报废的指导农户进行填埋等等。通过大回访进一步提高使用率,降低报废率,巩固农村沼气建设成果。

  拓展领域 一专多能

  为了推动农村沼气又好又快发展,积极拓展农村能源新领域,在做好农村沼气这篇大文章的基础上,坚持走“一专多能”的路子。沼气是能源的重要基础,在搞好农村沼气工作的同时,进行多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农村除了秸秆能源化利用、炉灶炕生活节能外,还有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的开发利用。

  以前,沼气的原料只是粪便,现在开发利用秸秆,拓宽了沼气的原料领域。原料很重要,农村不养猪就没有粪便,没有原料沼气池就要停用。现在有了秸秆,可以开辟第二战场。为此,2009年3月,农业部在全国开展秸秆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摸清家底,为下一步制定秸秆综合利用规划、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打下基础。

  秸秆还田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特别是解决我国土壤氮磷钾比例失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不可或缺的因素。据了解,2009年农业部在全国示范建设16处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探索不同地区、不同工艺、不同秸秆种类的技术模式和管理经验,成为秸秆能源化利用的一大亮点。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2009年11月20日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联合召开的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指出:要进一步加大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的示范力度,完善工艺技术,提高装备水平,降低运行成本,创新发展机制,尽快形成规模化推广能力。据了解,农业部将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项目带动和效益推动,促进秸秆的肥料化、饲料化和新能源化利用。这次会议为推动国务院办公厅确定的秸秆综合利用由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牵头的工作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了促进国际交流,2009年11月,我国引进第一个特大型沼气工程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山东民和两万立方米沼气工程并网发电,可通过CDM项目获得部分资金援助和先进技术,以补贴方式发给农民。同时利用全球环境基金资助在广东省实施“牲畜废物管理东亚项目”,发挥当地废弃物作用,探索出四种主要模式,得到世行等外国专家的一致肯定。

  农村节能减排农村沼气是关键,应对气候变化多能推进是途径。我国提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农村能源任重道远,我们期待农村能源在今后能够更好更快发展,为农村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