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业要闻

抓住契机建立现代粮食流通体系

  2005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流通市场逐步形成以补贴为基础、以价格支持为手段的调控体系,为稳定粮食市场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托市收购也带来了扭曲的市场价格、挤占社会企业生存空间等问题。“六连丰”后我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供应相对充裕、储备较多,这为加强和改善国家粮食调控机制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有利时机。

  近几年,随着托市收购政策的实施,中储粮收购的粮食越来越多,而中小型加工企业和贸易商在收购市场的空间越来越小,粮食市场出现流通不活的现象。一些中小型粮食加工销售企业由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收购资金依赖性强,目前经营面临诸多困难,处境艰难。以湖南澧县为例,目前粮食经营企业已从过去的97家下降到49家。长期从事稻谷收购加工的南县茅草街米业公司负责人肖正贵说,近10年来,米厂加工大米基本没什么赚头,一点微薄的利润主要是通过油糠、稻壳等副产品获得。由于中小型粮油企业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基层消费者,他们的稳定发展是民生稳定的基础。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名誉董事长李经谋说:“粮食最低收购价作为一种过渡性政策,对促进粮食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种政策本质上是一种计划手段,过去实施保护价政策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正在逐步显现出来。”

  托市收购政策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转圈粮”在一些地方存在,承储库拖延拍卖粮出库的顽疾无法铲除。据了解,粮食主产区承储库点为多拿保管费用故意拖延拍卖粮出库的行为十分普遍,人为造成局部地区粮食流通不足。尽管有关部门已加大对粮食销售出库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但这些现象仍屡禁不止。

  第二,最低收购价粮食比重过大,尤其是小麦的托市收购量占到商品粮的60%—70%,使得加工企业只能从国家指定的市场购买粮食。企业养成不存粮的习惯,这对粮食流通和储备安全都不利。

  我国粮食连续六年丰收为完善粮食政策体系、理顺粮食市场价格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时机。2008年,我国粮食总产达到5.285亿吨,同比增长5.4%,当年产量比 需 求 多 出270亿 斤 ,库 存 同 比 增 长10%。2009年我国全年粮食产量预计再创历史新高,粮食供求形势将一步改善。全国范围的粮食库存清查结果表明,2009年3月末,国有粮食企业粮食总库存为4508亿斤,这意味着即便不考虑社会库存,我国粮食库存消费比达到40%以上,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的警戒线水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认为,未来完善粮食宏观调控机制的重点主要在几个方面:一是探索建立反周期补贴制度,形成更加合理的粮食市场价格。近期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已经明确提出,探索建立以目标价格为核心的反周期补贴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二是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粮食储备布局及完善粮食物流体系。三是完善现有的粮食政策体系,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鼓励粮食企业积极入市。

  李经谋表示,粮食安全应该包含三个部分,即生产安全、流通安全和消费安全。其中粮食的生产安全是根本,这方面目前不会出现大的问题。而粮食的流通和消费安全问题则比较突出。应该借粮食“六连丰”的时机,加快改革与完善粮食调控政策,探索建立反周期补贴制度,优化粮食品种和区域结构,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粮食流通体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