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要闻

转基因你我共同关心的话题 省农业厅组织开展系列科普宣传活动

省农业厅联合华南农大等单位,从科学层面回答公众关注的几个转基因热点问题,期望能向社会传递科学权威客观的信息。

转基因科学技术知识走进校园

  为深入贯彻2015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扎实做好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工作,近期,广东省农业厅在全国科普宣传日到来之际,向全省地级以上市农业局、有关单位印发了转基因科学技术知识进校园活动工作方案,要求切实做好以政策法规、基础知识、技术优势、科学解答热点问题为重点的科学普及工作,并在9月16日-17日分别与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举办了3场转基因科学技术知识进校园活动,联合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借助南方传媒集团旗下的《南方日报》和《南方全线通》刊登了《转基因·你我共同关心的话题》。

转基因科学技术与安全管理知识“大餐”反响热烈互动精彩

  省农业厅与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举办的转基因科学技术进校园活动,主要采取专家授课、互动咨询和发放资料等方式进行。邀请了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寇建平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林敏研究员2位专家,分别做了“转基因安全管理及相关的热点问题”和“转基因技术与产业发展前沿及生物安全热点问题探讨”的专题报告,专家们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为3所高校主会场的近1100多名师生奉送了转基因科学技术与安全管理知识“大餐”,大家反响热烈,互动精彩。

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寇建平副主任(左)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林敏研究员(右)做报告

  《转基因·你我共同关心的话题》分别在《南方日报》(2015年9月16日A12版)专题专版刊登,并在《南方全线通》进行为期一周的同步广告播放,以“转基因食品在哪里”、“理性对待转基因技术及产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和“转基因安全管理相关法规”等四个方面为主要内容,从科学层面回答了公众关注的相关转基因热点问题,向社会传递科学、权威、客观的信息。

转基因·你我共同关心的话题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为普及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和安全管理知识,使公众能科学理性地对待转基因技术及产品,借此全国科普宣传日到来之际,广东省农业厅联合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共同编辑了一期《转基因·你我共同关心的话题》科普宣传专题,从科学层面回答公众关注的几个转基因热点问题,期望能向社会传递科学、权威、客观的信息。

  一、转基因食品在哪里

  1.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定义,即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用于农业生产或者农产品加工的动植物、微生物及其产品。简单地说,就是凡食品加工原料含有转基因生物及其直接加工品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例如,用转基因大豆制成的大豆油、豆腐、酱油等豆制品,鲜食的转基因木瓜,利用转基因微生物所生产的奶酪等都是转基因食品。

  对于什么是转基因食品一定不能扩大化,只有转基因生物和它的直接加工品才是转基因食品,必须按照转基因食品进行管理,再继续进行的深加工产品就不再是转基因产品,也就不需要按照转基因产品进行管理。因为经过进一步的精深加工,由转入基因编码产生的蛋白质已经不存在了,被分解为更小的多肽或氨基酸了。以大豆为例,大豆籽粒及用籽粒直接加工的大豆油、豆粕、大豆粉等是转基因产品,而用豆粕饲喂的猪及用该猪肉加工的香肠等就不再是转基因产品了。由于转基因大豆油、菜籽油几乎不含转基因成分,其他国家因此规定这些产品也不按照转基因食品进行管理。如欧盟,只有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超过0.9%才标识,而对于转基因含量在0.9%以下,并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并不标识,与非转基因食品一样对待。

  2.常见的转基因食品

  国际转基因农作物商业化种植始于1996年,我国研究人员曾从美国、阿根廷两地的百货超市中随机抽取了27种以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产品为加工原料的食品,并采用国内的相关标准,对国外转基因食品的主要覆盖情况进行了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在全部的27种境外食品中,转基因总阳性样品率为33.3%,转基因成分在玉米和大豆中均有检出,其中转基因大豆阳性样品占总大豆制品的40%,转基因玉米阳性样品占总玉米制品的53.3%。在检测出的转基因食品中,其中6种购买自美国超市,占全部购于美国超市食品的35.3%;4种购买自阿根廷超市,占全部购于阿根廷食品样品的40%。

  我国于1996年开始从境外进口转基因农产品,主要为大豆、玉米、油菜和棉花等。而我国产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转基因棉花和转基因番木瓜。从食品加工的原料来源看,凡是在加工食品时用到进口或国内种植的转基因生物及其直接加工品,就是转基因食品。常见的转基因食品有转基因大豆油、转基因菜籽油、转基因番木瓜等。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我国实施转基因标识制度。对于列入转基因标识目录并在市场上销售的转基因生物均需要标识,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如大豆油、油菜籽油及含有转基因成分的调和油均已标识。

  二、理性对待转基因技术及产品

  1.我们应正确认识什么是基因和转基因

  基因是携带生物信息、决定生物体性状的基本功能遗传单位。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糖核苷酸(DNA),不同生物种类的基因总数各异,人类大约2.6万—4万个基因,水稻大约4万—6万个基因。就功能而言,部分基因属于管家基因,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的必需基因,如微管蛋白基因和核糖体蛋白基因等。有些基因则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模式,决定细胞特异性状。从进化角度,不同物种间的同源基因可以追溯到共同祖先。因此,基因作为遗传信息的共同载体,并非深不可测。

  通常情况下,高等植物的世代交替途经花粉双受精过程,实现雌雄配子的融合和子代种子的形成。随着人们对基因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基因工程操作逐渐成熟。在此基础上,利用超越常规授粉方式实现遗传物质整合、培育转基因植物应运而生。在自然界中,农杆菌可以将其Ti质粒上的T-DNA转移并整合到寄主植物中,该原理被广泛用于转基因植物的创建。此外,许多直接转化方法也被广泛用于转基因操作。

  2.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疑虑

  (1)传统的食品就一定安全吗?

  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使是经常食用的传统食品,也不能说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人都绝对安全。例如,联合国粮农组织就把牛奶、鸡蛋、鱼、甲壳类(虾、蟹、龙虾)、花生、大豆、核果类(杏、板栗、腰果等)等食物列为常见过敏食物。因为尽管多数人吃了没事,一部分人吃了也还存在一定风险,如未炒熟的扁豆吃了容易中毒,未煮熟的豆浆喝了容易腹胀。

  现在种植的农作物许多都不是天然产生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几乎都是人工选育的结果。现在种植的水稻、小麦和玉米都是长期选育得到的品种,其野生种,往往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消费者的需要。

  (2)只有转基因产品才进行了基因转移吗?

  杂交育种等传统技术就进行了大量基因转移。目前生产的农产品大都经过了基因改良。当前转基因的方法之一的农杆菌法,就是我们向自然界学习的结果。

  (3)吃转基因食品是否会改变人类的基因?

  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某些生物的优良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使其在生产能力、营养品质等方面更符合对人类的需要。所有生物体均由细胞组成,每个细胞都含有控制和保持其物种特性的成千上万种基因。千百年来,人类繁衍生息,然而人们常吃的即使是最传统的任何一种动植物食品,也包含了成千上万种基因,从来没有人担心食物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基因会改变人的基因或遗传给后代。从生物学角度看,转基因食品的外源基因与普通食品中所含的基因是一样的,对人来说都是营养物质,最终都被人体消化吸收。

  (4)虫子吃了都死的抗虫转基因水稻人能吃吗?

  抗虫转基因水稻中的Bt蛋白是一种高度专一的杀虫蛋白,只能与鳞翅目昆虫肠道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昆虫肠道麻痹,造成昆虫死亡。只有鳞翅目昆虫的肠道上含有这种蛋白的结合位点,而人类肠道细胞没有该蛋白的结合位点,因此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且,人类发现Bt蛋白的来源生物苏云金芽孢杆菌已有百年,Bt制剂作为生物杀虫剂的安全使用记录已有70多年,大规模种植和应用Bt玉米、棉花等转基因作物已超过19年,至今没有苏云金芽孢杆菌及其蛋白引起过敏反应的报道,也没有与生产含有苏云金芽孢杆菌的产品有关的职业性过敏反应的记录,因此抗虫转基因水稻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定论吗?

  国际上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有权威结论的,即通过安全评价、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价采取的是个案分析原则。因此,不能笼统地谈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迄今为止,转基因食品没有发生过一起被证实的食用安全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目前尚未显示转基因食品批准国的广大民众食用转基因食品后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任何影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得出“目前上市的所有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的结论。欧盟委员会历时25年,组织500多个独立科学团体参与的130多个科研项目,结论是“生物技术,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并不比传统育种技术危险”。

  (6)发达国家自己不吃转基因食品,专门用于出口?

  美国是转基因技术研发的大国,也是转基因食品生产和应用的大国。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国内生产和销售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番茄和番木瓜等植物来源的转基因食品超过3000个种类和品牌。加上凝乳酶等转基因微生物来源的食品,美国市场销售的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则超过5000种。据美国杂货制造商协会(GMA)统计:美国75%—80%的加工食品都含有转基因成分。2013年10月美国农业部部长顾问霍兹曼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美国的玉米和大豆超过90%都是转基因的,其中20%的玉米和40%的大豆用于出口,其余都用于本国消费,美国市场上约七成加工食品都含有转基因成分。可以说,美国是吃转基因食品种类最多、时间最长的国家。

  欧洲也是转基因产品进口和食用较多的地区,每年进口玉米400万吨、大豆3300万吨左右,进口产品中大多含有转基因成分。除用作饲料或工业用途外,均用于食品。2013年仍有西班牙、葡萄牙、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5个国家实际种植转Bt玉米面积为14.8万公顷。2014年2月11日,欧盟委员会又批准了一种新型转基因玉米的种植。

  日本连续多年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进口国,2007—2008年日本的玉米进口量达到1630万吨,2010年也进口了1434.3万吨美国玉米;日本也是全球第三大大豆进口国,仅在2010年就进口了234.7万吨美国大豆,其中大部分是转基因品种。

  3.社会发展推动了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生物包括转基因微生物、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植物,广泛应用于药物生产、医学试验和农业生产。最近,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发布了全球转基因作物育种产业发展的最新统计资料。2014年全球28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1.815亿公顷,比我国耕地总面积还大。1996-2014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了100多倍,累计面积已经超过18亿公顷。2014年种植面积超过100万公顷的国家有11个,依次为美国、巴西、阿根廷、印度、加拿大、中国、巴拉圭、巴基斯坦、南非、乌拉圭和波利维亚。以大田作物为例,全球大豆种植面积的4/5、棉花总面积的超过2/3、玉米总面积的1/3、油菜总面积的1/4均为转基因品种。

  4.转基因作物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业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前沿和生物技术应用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推进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科技创新、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也是目前国际科学技术竞争的焦点。

  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仅用了全球9%的耕地,生产了世界25%的粮食,养活了世界21%的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面对着越来越大的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压力,面对着耕地锐减、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灾害频发等诸多矛盾,面对着超过4000万农民脱贫致富的艰巨任务,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仍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虽然,目前我国公众对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还存在疑虑,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其应用的良好前景及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客观地分析种植转基因作物的诸多优势。

  5.我国转基因生物发展状况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开始进行转基因作物的研究,是国际上农业生物工程应用最早的国家之一,转基因作物育种的整体发展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地位,某些项目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目前,我国已有转基因抗虫棉、耐贮藏番茄、改变花色矮牵牛花、抗病毒甜椒、抗病毒番木瓜、抗虫水稻、植酸酶玉米等转基因植物,以及防治禽流感等基因工程疫苗获得安全证书。但真正实现产业化种植的只有转基因棉花和转基因番木瓜。

  三、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

  1996年首例转基因作物——抗除草剂大豆在美国商业化生产。自此,全球转基因植物产品蓬勃发展。随之出现对转基因植物产品的两种声音:支持和反对。

  转基因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是人类生物育种技术的最新成就,属于科学范畴的问题,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它。

  1.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性评价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于2003年起先后通过了四个有关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性评价的标准。依据国际标准,目前国际上对转基因生物的食用安全性评价主要从营养学评价、新表达物质毒理学评价、致敏性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估。大多数国家都有专门机构负责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评价,在美国主要是食品药品监督局(FDA)负责,欧盟是欧盟食品安全局负责,中国主要是农业部负责。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同样是遵循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从营养学评价、新表达物质毒理学评价、致敏性评价等方面进行重点评估。

  各国安全评价的模式和程序虽然不尽相同,但总的评价原则和技术方法都是按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制定的。转基因食品入市前都要通过严格的毒性、致敏性、致畸等安全评价和审批程序,比以往任何一种食品的安全评价都更加严格、具体。各相关国际组织、发达国家和我国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国内外均认为已经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同样安全。不论大家是否担心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也不管有多少人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表示质疑,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迄今为止,转基因食品商业化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经过证实的食用安全问题,这是其他技术从未达到的。

  2.转基因食品的标识

  标识与食品的安全性无关,不是说标识的就不安全,未标识的就是安全的。因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在对该食品的原料—转基因生物进行安全评价时已解决了,就是说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生物是安全的,那么用它做原料加工的转基因食品也是安全的。标识的作用只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目前尚没有一个国家对所有的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国际上转基因生物的标识管理主要分为4类:一是自愿标识,如美国、加拿大、阿根廷等。二是定量全面强制标识,即对所有产品只要其转基因成分含量超过阈值就必须标识,如欧盟规定转基因成分超过0.9%、巴西规定转基因成分超过3%必须标识。三是定量部分强制性标识,即对特定类别产品只要其转基因成分含量超过阈值就必须标识,如日本规定对豆腐、玉米小食品、纳豆等24种由大豆或玉米制成的食品需进行转基因标识,设定阈值为5%。四是定性按目录强制标识,即凡是列入目录的产品只要含有转基因成分或者是转基因作物加工而成的必须标识。目前,我国是唯一采用此种标识方法的国家,也是对转基因产品标识最多的国家。由于实行定量标识的国家都设定了阈值,而食品中转基因成分通常很难达到这个值,这些食品虽然是转基因食品,但也不标识。因此,在这些国家的市场上很难发现有标识的转基因产品,形成了事实上的不标识。

  四、转基因安全管理相关法规

  生物安全和生物技术相伴而生,生物技术的发展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新基因、新性状、新方法、新产品不断出现,例如,耐寒、提高养分利用率转基因作物,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等。转基因生物风险是世界范围的热议焦点,而且改造生物的作用被极少数人夸大甚至妖魔化,使公众对潜在风险产生恐惧。因此政府必须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积极应对转基因技术存在的潜在风险,回应公众的关注。

  国际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没有统一的模式,有的国家制定了独立的专门法律(欧盟、澳大利亚等),有的国家将其纳入现有法规的框架(美国),在管理的具体细节上各国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法律法规、技术规程和管理体系,依法实施安全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依据《条例》,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5个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进出境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规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进口安全管理、标识管理、加工审批、产品进出境检验检疫工作。农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先后发布了转基因生物标识目录,建立了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进口许可审批和标识制度。农业部组建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了一批环境和食用安全检测机构,其中39个已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和农业部审查认可。2012年成立的第四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由多学科的64位专家组成。由安全委员会负责对转基因生物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评价。农业部还组建了由41位专家组成的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发布了104项转基因生物安全标准。

  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分级分阶段安全评价制度,安全评价按照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申请安全证书等五个阶段进行。与此同时,组织开展转基因抗虫棉等作物生态环境长期风险监测,保障转基因生物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那些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转基因植物,还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要求,获得品种审定证书、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才能进入商业化种植。

  我国的转基因安全管理是严格的、严谨的。转基因产品安全不安全,是由多方面的科学家按照严谨的科学标准、严格的法规程序来评价的,不是由哪个工作部门或者哪个人说了算的。我国转基因安全管理相关信息是公开透明的。2013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农业部在官方网站“热点专题”的“转基因权威关注”栏目(http://www.moa.gov.cn/ztzl/zjyqwgz/)主动公开了农业转基因生物相关法律、法规、安全评价标准、指南、检测机构、安委会工作规则和委员组成名单等。对于转基因生物安全审批结果及相关安全评价资料,农业部也按年度及时在网上予以公布,这些资料公众都可以在网上查询。同时,农业部依照公众的个人申请,依法向申请人公开了农业转基因安全管理相关的政府信息。通过信息公开,提高了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审批和管理的透明度,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应该说,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信息是公开透明的,符合国际通行做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