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十五”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研究“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部署2006年工作。
“十五”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成效显著,呈现“四大亮点”,体现在“七个新突破”
谢悦新厅长在会上指出,“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不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有效增长,使全省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巩固了农业大省的地位,对我省建设经济强省、绿色广东、和谐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挥了基础性的重要作用,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五”期间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呈现出“四大亮点”:一是农业增效取得新进展。2005年全省实现农业总产值2422.8亿元,增加值1421.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和3.4%;比2000年增长22.2%和18.0%,年均增长4.1%和3.4%。二是农民增收取得新进展。2005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90.5元,突破4500元,比上年增长7.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5%;比2000年增长28.3%,年均增长5.2%,扭转了“九五”期末农民增收缓慢的被动局面。三是农产品进出口取得新进展。2005年农产品(WTO口径农产品+水海产品)进出口总额74.56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63.7%,年均增长10.4%;其中出口总额35.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比2000年增长55.7%,年均增长9.3%。四是农产品生产总量与质量安全水平取得新进展。2005年全省粮食产量1394.97万吨,蔬菜产量2575.56万吨,水果产量824.88万吨,糖蔗产量929.55万吨,油料产量76.99万吨,肉类总产量384.39万吨,全省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裕,花式品种增多,质量安全水平日益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品种和供应量大幅增加,稳定了市场,稳定了人心,稳定了社会。
“十五”期间,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七个新突破”:一是在加快发展效益农业和特色农业,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方面取得新突破;二是在加强农业生产安全管理,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方面取得新突破;三是在深入开展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方面取得新突破;四是在扩大区域农业合作,拓宽内外源型农业发展空间方面取得新突破;五是在发展节约型农业,引导农村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六是在全方位推进扶贫开发,增强山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方面取得新突破;七是在保障农民权益,构建和谐农村社会方面取得新突破。
“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总体思路
谢厅长指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更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农业农村将迎来一个体制深刻变革、结构深刻变化、社会深刻转型的重要发展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主题。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十一五”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的任务是: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确保农村社会和谐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方略,落实“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以及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建设农业现代化步伐;建设节约型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全面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质量,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的发展目标是: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主要农产品供给保持平稳增长,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转化应用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效益农业、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农业灾害防控和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农业组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业资源节约利用水平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农业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农业总产值、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农产品出口额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到2010年,全省农业总产值达到2884亿元,年均增长4.5%,农业增加值达1686亿元,年均增长4.5%;农产品出口总额达63亿美元,年均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5%以上,恩格尔系数下降到0.42左右;2010年珠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乘势而上,全力做好2006年工作,为“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开好局
谢厅长提出,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是广东建设农业强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年。2006年我省农业工作目标是:农业总产值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5%以上。基本工作思路是:“围绕一个目标,坚持一个中心,建立三个机制,促进三个转变,突出九项重点,实施十大行动。”
围绕“一个目标”。就是要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有广东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战略目标,采取得力举措,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效益农业、特色农业,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积极推进有广东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努力争取在建设农业强省和新农村方面走在前面。
坚持“一个中心”。就是要坚持以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有效增长为中心,实行农业农村经济内外并举、城乡统筹发展的方略,多渠道、多形式开辟生产领域,拓宽就业门路,增加收入途径,逐步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
建立“三个机制”。第一,推动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机制。第二,推动建立农业支持保护机制。第三,推动建立农业生产抗灾防灾应急机制。
促进“三个转变”。一是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模式转变,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进一步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增强农业整体素质。三是进一步促进扶贫开发方式转变,提升扶贫开发水平。
突出“九项重点”。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抗灾防灾能力。二是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提升农业内源性和外源性发展能力。三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提高农业的市场化和农民的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四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升农业竞争能力。五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建设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推广体系。六是积极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七是强化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八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九是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实施“十大行动”。根据我省“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和2006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重点,按照农业部的部署,省农业厅决定从2006年起,组织并启动实施“十大行动”。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效益农业和特色农产品产业带促进行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农业科技创新与种养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农业机械化提升行动、扶贫开发综合推进行动、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农村沼气推广与生态家园富民行动、重大动物疫病与植物有害生物防控行动。省农业厅有关处室、事业单位已经初步制定了“十大行动”的方案,将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然后组织实施。基本工作要求是:提高认识,强化领导,确定目标;制定方案,突出重点,优化配置;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整体推进,落实任务,加强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