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全省蝗虫防控工作会议在清远市召开。会议总结了“十五”我省蝗虫防控取得的成效与经验,分析蝗虫发生发展的态势,提出“十一五”全省蝗虫防控工作的目标、思路和工作重点。并对今年防蝗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清远、韶关、高州等市、县农业局在会上介绍了他们在防蝗工作的做法与经验。华农大吴伟坚教授作了蝗虫防控技术研究报告。省农业厅副厅长蔡汉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陈志群、省植保总站站长陈忠南同志出席了会议并作讲话。
一、我省“十五”蝗虫防控工作成效显著
蔡汉雄副厅长在讲话中指出,“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蝗虫发生区的各级农业部门加强蝗虫监测,采取有效防控对策,实施群防群治,蝗虫发生危害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了“控制蝗虫不起飞、不扩散、不为害”的目标。全省蝗虫发生面积累计175万亩,实施防控面积130多万亩,防控效果在90%以上,发生程度逐年明显减轻,虫口密度比2000年前下降了60%以上。我省在蝗虫防控体系、防控手段、防控技术水平等方面也有较大进展。
二、“十一五”蝗虫防控工作的目标、思路与举措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会议要求一定要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精心做好“十一五”蝗虫防控的规划,积极谋划蝗虫可持续控制的新思路、新举措,开创蝗虫防控工作的新局面。努力实现农业部提出的“控制蝗虫不起飞、不扩散、不为害”的目标。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围绕农业生产安全的总体要求,以设施建设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防控体系建设为保障,努力实现蝗虫的可持续控制,全面提升蝗虫应急防控能力。实现上述目标,务必坚持一个方针,突出一个重点,提升四大能力。
坚持一个方针:就是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必须将此方针贯穿于蝗虫防控工作的始终。合理协调化学防治与生态控制、生物控制技术的关系,合理协调应急防控与可持续控制的关系,采取切实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将蝗虫扑灭在扩散为害之前。
突出一个重点:就是要突出提升蝗虫综合防控能力的工作重点,在蝗虫防控工作中,不断加强防控体系建设,在基础设施、防控设备、专业队伍和科研活动等方面加大力度,进一步提升我省蝗虫综合防控能力,把我省防控能力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分布合理、防控设备先进、防控队伍精良、科技成果创新,能应对突发、暴发蝗虫灾害的防控体系。
提升四大能力:(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防控能力;(二)加强科技创新,完善技术能力;(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四)建立长效机制,提高蝗虫可持续控制能力。
三、狠抓落实,全力做好今年蝗虫防控工作
今年蝗虫防控形势仍然严峻,预计全省发生面积40多万亩。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落实各项行政和技术措施:
首先,切实提高认识。保持清醒的头脑,克服麻痹思想,以积极的态度打好蝗虫歼灭战。
其次,层层落实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强化防控”的原则,完善快速反应机制,确保蝗虫灾害的有效处置。
第三,落实防控资金。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财政支持,尽早落实防蝗物资,决不能错失防蝗良机。
第四,加强蝗虫监测。组织技术人员,全面加强蝗虫监测工作,通过监测划定蝗虫防治范围,确定最佳的防治时机,制定科学防治对策,实行分类指导,科学应对蝗虫灾害。
第五,要落实综合防控措施。蝗虫防控要从治本出发,对蝗虫滋生地的环境进行整治,发展生物防治,配合化学灭蝗,确保各项综合防治措施落实。
第六,抓好应急防治。要求各地根据蝗虫发生的特点,早准备、早行动,抓住最佳防治时期,要把蝗虫消灭在蝗蝻期,扑早、扑小、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