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05年发展粮食生产的意见
粤农〔2005〕67号
各市、县农业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和中央、全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优化粮食种植区域结构和品种布局,推进规模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努力实现今年粮食生产稳定增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正确分析2004年粮食生产形势
(一)粮食生产在大灾之年保持稳定。2004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185万亩,比上年增长0.6%,在连续四年下降后首次出现了增加的好势头;粮食总产量1390万吨,同比减少2.8%,在严重干旱的大灾之年保持基本稳定。由于政策扶持和稻谷价格合理上涨,农民种粮收益明显增加,促进了农民收入实现有效增长和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粮食持续增产的基础不稳固。粮食生产虽然实现稳产增收,但是,长期以来,粮食生产投入不足、农田基本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抗灾能力不强、粮食生产科技水平偏低的状况仍没有根本改变,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还没有明显提高,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目前,春旱仍未解除,抗旱抢插难度较大。农资价格居高不下,农民种粮比较效益仍然偏低,这些问题,仍然制约着今年我省粮食生产。
二、明确2005年发展粮食生产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三)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稳定、完善和强化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基础,以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为重点,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以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为手段,以产业化经营为途径,以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种粮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强宏观调控,落实扶持政策,建立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四)基本目标。稳定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优化区域、品种和品质结构,努力实现粮食产量稳定增加、种粮效益明显提高。2005年全省计划粮食播种面积4100万亩,总产量1400万吨。
三、稳定落实粮食播种面积
(五)抓好水稻种植面积的落实。水稻是我省最大宗的粮食作物和城乡人民生活的主粮,市场需求量大。各地要充分利用政策优惠、谷价上扬、种粮效益增加的有利时机,积极引导粮农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稻新品种,适度扩大生产规模,努力稳定落实种植面积。有水源保障的地方,尽可能稳定和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为保障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的稳定增长奠定基础。
(六)提高耕地利用率。各地要根据水源和市场需求,指导农民合理安排好种植结构和生产布局。对望天田和水源无保障的稻田,及早动员农民调整作物布局,改种玉米、番薯等旱粮。采取有效措施,使丢荒田和闲置地恢复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利用山坡地扩大番薯、豆类等耐旱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要充分发挥我省得天独厚的冬季气候资源优势,高度重视,及早规划,落实措施,切实把冬种生产当作扩大粮食面积的主要途径来抓,努力扩大冬种马铃薯、玉米等粮食作物面积,最大限度地拓展增产粮食的空间。要因地制宜实行科学的间种和轮作,特别是在蔬菜连作地实行蔬菜与水稻轮作,增加粮食复种指数,提高耕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四、认真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
(七)切实抓好种粮大户补贴政策的落实。今年开始,我省适当扩大种粮直补范围,享受种粮直接补贴的水稻播种面积标准从原来的年种植30亩以上调整为20亩以上(含20亩),有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认真组织核实面积、汇总上报、强化监管的工作,确保种粮补贴实施全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使补贴资金真正落实到种粮农民手中。
(八)扎实推进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今年,省财政继续在农机化发展议案中安排1800万元用于农机购置补贴,重点是补贴粮食主产区的种粮大户、农机专业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购置水稻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植保机械、拖拉机等水稻生产机械。各地要充分尊重农民购买农机具的自主权,引导农机企业参与补贴市场竞争,进一步调动和保护农民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补贴政策的效应。完善购机补贴管理制度,做好资金的使用和机具的质量监督,确保农民直接受益,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九)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其他扶持政策的落实。今年中央和省进一步加大了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参与,配合有关部门抓好免征农业税、保护基本农田、粮食最低收购价、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调控等政策措施的落实,充分发挥政策措施对粮食生产的推动作用。
五、做好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工作
(十)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各地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把最严格耕地保护的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将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层层分解到村民委员会,确保基本农田落实到农户和地块,写进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各级农业部门要全面履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赋予的各项职责,加强对基本农田的监管和责任考核,依法保护基本农田。积极开展查荒灭荒和基本农田保护检查,严肃查处违法占用和破坏基本农田的行为,对占而未用并具备耕种条件的开发区,要恢复种上粮食。积极参与制定补充耕地、补划基本农田质量验收办法和建设标准,对整理、复垦和补充的耕地及补划的基本农田开展质量验收确认。
(十一)加强基本农田质量建设。省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在省、市、县(不含中心镇)三级耕地开垦费总额中提取10%,设立耕地开发整理项目地力培育专项资金,专项用于新增耕地地力培育。各级农业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建设方案和管理办法,认真组织实施,致力提高易地开发耕地质量。加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加快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推进实施“沃土工程”,推行有机肥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引导农民多施有机肥,种植冬季绿肥,实行秸秆回田,努力培肥地力。大力推广测土平衡施肥、控释肥、合理轮作等实用技术,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水平。现有农业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耕地开垦费等要相对集中使用,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加快中低产田改造,积极推进“渠相通、路相连、田成方、地力高”的标准化农田建设,不断提高抗旱排涝和高产稳产能力。
(十二)加快推进优质水稻和甜玉米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实施。各地要因地制宜制定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和适合市场需求的主要粮食作物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布局,抓住关键环节,整合项目资金和其他生产资源,突出抓好优质水稻、甜玉米两大粮食作物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省重点抓好年播种面积30万亩以上、农业人口人均稻谷占有量
(十三)继续实施优质稻产业工程。今年省财政将继续投资2000万元,建设10个优质稻产业工程项目县。通过增加投入和政策扶持,加强良种繁育、农田基础设施、农机装备、病虫害防控等能力建设,进一步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主产区综合生产能力,推进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优质稻优势产业带建设。各级农业部门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努力争取地方财政的投入,增加优质稻产业工程建设资金,认真组织项目的实施,强化监管,提高建设质量和粮食生产水平,增加我省商品粮和储备粮。
(十四)办好粮食生产示范点。我厅继续整合资源,集中资金,按照“农田标准化、耕作机械化、品种优质化、生产标准化、布局区域化、管理科学化、经营产业化”要求,在继续办好台山、惠阳两个省级现代化粮食生产示范点的基础上,在雷州市东西洋增设省级万亩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片,推动全省粮食生产。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要求,落实责任,切实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资金到位、措施到位,真正发挥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各市县也要结合当地实际,办好粮食生产示范点,指导面上粮食生产。我厅将组织专家到各地领导挂办的粮食生产示范点进行检查验收,确保办点工作落到实处。
六、加快良种良法示范推广
(十五)进一步提高粮食品种优质化水平。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抗性强的水稻新品种新组合,提高水稻优质率,力争今年全省水稻优质率接近或达到80%。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要加快品质好、产量高、抗性强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的推广步伐,努力提高水稻优质化水平;珠江三角洲地区重点推广米质优的新品种,实现种植水稻品种优质化。
(十六)加强以水稻为重点的新品种展示。以加快实施“种子工程”为契机,各市和粮食生产大县建立100亩粮食新品种展示基地,中心镇建立水稻、玉米良种良法示范点,扩大粮食作物新品种展示范围。各地要根据展示品种的特点,与主推技术配套,组织新品种现场观摩活动,促进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高良种良法的普及率。
(十七)组织超级稻标准化生产示范。超级稻是高产、优质与高抗兼备的水稻新品种,可以带动水稻单产和质量水平明显提高。今年各地要积极引进超级稻试种和示范,每市设立50~100亩的超级稻标准化生产示范片,我厅将在雷州、信宜等6个县(市)开展1万亩的超级稻标准化示范,以辐射带动全省30万亩超级稻生产水平的提高。
(十八)推广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继续实施“跨越计划”、“沃土工程”、“植保工程”等重大科技推广项目,加快水稻抛秧、免耕抛秧、优质稻高产规范化栽培、水稻测土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玉米高产栽培等配套技术推广应用,促进粮食单产和质量的提高。各级农业部门要尽快确定一批适合当地推广应用的优质、高产、节本、高抗、增效的粮食生产主推技术,集中力量,加快推广。
(十九)大力推广机械化技术。积极推广机耕、秸秆还田、机插、机收、烘干等先进实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促进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要抓好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扩大实施和辐射带动面积;稳步提高机耕面积,扩大水稻跨区机收范围,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
(二十)加强对种粮农民的培训工作。在继续抓好“双百千万”农业科技下乡活动的基础上,积极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认真做好技术单位、技术指导员的选聘和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指导工作,今年省重点在7个县培育扶持5000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0万农户。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着重抓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机手培训、绿色证书工程的实施,加强对种粮大户的培训工作。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信息系统,开展经常性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各级农业部门要组织科技人员经常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现场培训,提高粮食生产技术应用水平。
七、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
(二十一)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规模经营。规模经营是提高种粮效益的重要途径,要建立和规范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有偿流转,促进粮食生产向种粮能手集中,逐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高种粮农民的收入。
(二十二)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要积极实施《广东省名牌带动战略实施方案》,制定粮食名牌产品发展规划,扶持培育一批名牌粮食产品。通过名牌扩大优势,提高我省粮食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十三)扶持粮食加工转化。大力发展以企业加基地加农户为主要模式的粮食产业化经营,采取多种形式和有效措施鼓励、扶持粮食加工企业建立专用粮生产基地,与农民签订收购合同,按优质优价原则直接收购农民的粮食,带动农民增收。
八、抓好防灾减灾工作
(二十四)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对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减少粮食和农民投入损失意义重大。各级农业部门必须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及早制订和完善各项防灾减灾预案,重视分析灾情形势,搞好灾情监测、预测和预报,提前做好抗灾物资、资金和技术准备。特别要落实应急粮食生产种子储备,强化管理,确保救灾复产的应急粮食生产的用种需要,保障粮食用种供给有效安全。
(二十五)切实抓好以抗旱为中心的春耕生产。当前我省旱情严峻,各地要树立防大旱、抗大旱、抗连旱的思想,切实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动员有关部门支持抗旱保春耕。要采取人工增雨、拦河、截坝、抽水等综合性措施,千方百计解决春耕用水问题;全面推广旱育秧、统一集中育秧等节水技术,抗旱抢种抢插。
(二十六)落实各项防灾减灾措施。大力推进“植保工程”的实施,切实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密切注意病虫害发生动态,大力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时组织和指导农民抓好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的防控工作。健全植物保护体系,制定重大病虫害防控应急预案,增强应对重大病虫害暴发的能力。认真履行病虫情汇报制度,对病源传播源头要严加防控,对突发植物疫情要及时组织实施封控扑灭。
同时,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做好洪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的预防方案,准确掌握灾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灾减灾措施,降低灾害损失。
九、加强组织领导和技术服务
(二十七)加强对粮食生产的宏观管理和技术指导。各级农业部门要抓住机遇、振奋精神、转变作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强化宏观管理,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强技术服务,指导农民优化种植结构,推广优质良种和增产技术,落实各项防灾减灾措施,减少损失。要加强信息服务,及时发现和解决粮食生产的突出问题,促进粮食生产发展。
(二十八)切实加强对粮食生产的领导。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今年粮食生产目标的完成,是农业部门的重要职责和头等大事。各级农业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落实粮食工作考评责任制。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明确工作责任,加强检查督促,扎扎实实地抓好粮食生产的各项具体工作,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和各项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为完成今年粮食生产任务、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出新的贡献。
二○○五年四月四日
主题词:农业 粮食 生产 意见
广东省农业厅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