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论坛在广州举行,围绕产业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24-07-11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深化中非地方合作正当其时、恰逢其势。

  7月9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论坛在广州举行。中非双方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负责人和相关机构代表,聚焦“为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地方力量”主题,围绕产业合作、人才培养、绿色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分享彼此经验,共谋美好未来,为促进中非地方合作、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献计献策。

  与会嘉宾纷纷表示,愿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凝聚合作共识,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推进多领域务实交往,让中非友好深入人心,更好惠及中非人民,不断夯实巩固中非友好的社会民意基础。

  中非新领域合作

  契合非洲发展需求

  近些年,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平台下,中非经贸合作领域越来越宽广。多位嘉宾表示,中国企业正积极参与非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中非经贸合作领域由传统的农业、贸易、工程建设快速向数字、绿色、航空航天、金融等新兴领域延伸,推动中非关系迈上新台阶。

  “坦桑尼亚是世界上人口最年轻的国家之一,青年群体占全国总人口的30%左右。”坦桑尼亚总统府省级行政和地方政府事务部长穆罕默德·姆琴盖瓦表示,推动数字技术应用是坦桑尼亚政府当下的重点工作。为此,坦桑尼亚政府部门在教育等多个领域推出了数字化战略行动,不断增加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以期提升公共部门服务效能,为未来可持续经济增长创造条件,同时带来新的就业机会。“中国的数字化发展经验十分丰富,相信在中国朋友助力下,坦桑尼亚将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他说。

  “我们想要进一步加深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也期待更多借鉴中国的发展模式。”津巴布韦哈拉雷市市长雅各布·马富梅表示,中国电动车凭借优质产品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在非洲国家市场受到青睐,“今后,我们希望不只是进口电动车,也想要积极推动电动汽车本土化研发生产,助推本土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促进就业和经济可持续增长”。

  在中非发展基金董事长王少丹看来,中非产业合作快速发展,是由双方的经济互补性和共同的发展诉求决定的。他注意到,多年来,中非在制造业、农业等传统产业保持密切合作,分享技术和发展经验,有效支持非洲国家提高农产品产量、提升加工制造能力;与此同时,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进,中非在创新技术、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也日益增多。“中非产业合作的高质量推进,一个重要表现是合作从传统领域向新兴产业快速延伸。”他说。

  王少丹还提到,近年来,广东省依托新兴产业的优势,积极推动与非洲在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合作,助力非洲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帮助非洲国家缩小数字鸿沟,推动非洲实现数字化转型,惠及当地广大民众。“地方政府是推动中非产业合作的重要力量,未来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非各级政府将继续发挥引导作用,为企业做好信息支撑、服务需求对接,完善营商环境,推动中非产业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他说。

  共同擘画“绿色非洲”远景蓝图

  如今,在不少非洲国家,向绿色发展转型已成为生产生活的一部分。“为子孙后代建设一个清洁美丽家园,理应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塞舌尔地方政府和社区事务部长罗斯-玛丽·瓦罗说,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中企参与到非洲绿色发展进程中。

  论坛上,多个非洲国家政要向中国抛出“绣球”,积极寻求中非新能源发展与合作机会。随着中国与非洲持续扩大清洁能源合作覆盖面、创新合作模式、丰富合作内涵,“绿色非洲”的美好蓝图将一步步变为现实。

  赞比亚北方省省长伦纳德·姆保介绍,赞比亚希望推动能源结构向多元化和清洁化转型。“我们拥有丰富的土地、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在太阳能和风力发电方面发展潜力巨大,欢迎中国企业来到赞比亚,帮助我们挖掘经济增长潜力。”他说,中国持续推动清洁能源技术升级和创新,清洁能源产业开发利用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有很多好经验值得赞比亚学习。

  “对广大非洲国家来说,与中国合作不仅可以开发当地丰富的绿色能源资源,也可以通过成功经验分享,让非洲国家学习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的有益经验。”利比里亚内政部长尼乌马林将目光聚焦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上。他认为,非洲国家应制定与自身国情和未来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发展战略,促进城市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借鉴中国的经验和做法,也希望获得中国的技术支持”。

  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钱钰介绍了该院与非洲国家开展合作交流的情况。截至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与非洲23个国家和总部设在非洲的9个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与非洲科学院共同发起建立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倡议。中国农业科学院还参与开展了绿色超级稻项目,向9个非洲国家发放了超1000份绿色超级稻材料,累计推广面积达5.7万公顷,产量比当地品种增长超过20%,超3万户非洲农民从中受益。

  “今年,我们支持发起了国际农业科学计划二期项目,接下来将与非洲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联手,共同开展动物疫病、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的示范推广。”钱钰说。

  中国助力非洲

  培养更多本土人才

  这些年,随着鲁班工坊、孔子学院、“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等项目的实施,中国助力非洲培养更多本土专业人才,为非洲国家可持续发展增添动能。在9日下午举行的人才培养主题分论坛上,人才培养合作成为与会嘉宾口中的高频词。

  “纳米比亚有一句俗话,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会有朋友,如果你很幸运,那么你在每个阶段都会有同一个的朋友。对纳米比亚来说,中国就是这个朋友。”纳米比亚霍马斯省省长劳拉·卡吉露阿分享了中国对于纳米比亚霍马斯省教育事业的帮助。据她介绍,在霍马斯省有一所由中国援建的中学,是纳米比亚设施最完善的学校之一,多年来为当地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也见证了两国友谊的发展。她希望,未来两国能继续加强友好交流,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更多合作。

  “在首都达喀尔的一些重点项目工地上,工程师和工人不少都曾在中国的大学,或者在鲁班工坊内接受过相关培训。”塞内加尔前常驻联合国代表邓巴·巴介绍了鲁班工坊项目对塞内加尔产业工人培养的益处。他说,非洲国家迫切需要提高青年劳动技能,增加有效就业,将潜在人口红利转化为现实发展动力,“我们需要更多像鲁班工坊这样的项目”。

  广州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李明根介绍了该学院在非洲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以及下一步双方的合作方向。去年,广州市技师学院与东非高校联盟共建国际师资研修中心,并面向非洲国家开发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等16个专题培训课程。同时为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布隆迪、乌干达等国家的官员、职业院校校长开展线上线下培训3500余人次。

  李明根表示,下一步,学院将从搭建职业教育合作云平台、携手中非企业共育定向人才、联合东非高校缔结姐妹合作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与非洲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希望通过贡献中国职业教育力量,帮助非洲职业教育发展。”他说。

  中国国际减贫中心主任刘俊文围绕减贫领域的人才培养,介绍了该中心近年来与非洲国家开展合作情况。他说近年来,中国国际减贫中心举办了一系列培训班,为非洲国家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一批非洲国家官员也通过实地感受等方式,学习了解了中国的减贫经验与做法。

  “今年5月,中心举办了首届非洲基层干部减贫交流研修班,这是我们首次针对非洲的基层官员开展减贫培训。培训班上,设立驻村第一书记等举措受到了非洲学员的关注与好评。”刘俊文说。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