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首页 > 要闻动态 > 重点专题 > 预防登革热 > 专业防控措施

基于科学循证的登革热精准防控

信息来源:公卫院 发布日期:2016-10-27 分享到: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5天,多数为58天,主要症状包括起病急骤,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登革热主要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登革热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控制和消灭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仍是当前最有效的登革热防控措施。

随着全球化、城市化、气候变化加剧,登革热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生和传播范围日趋扩大,疫情也越来越严峻。据报道全球有超过3.9亿人存在感染登革热的风险,发病率在过去50年中增加了30多倍。广东省是我国登革热的主要流行区,近年来流行风险呈上升趋势,2014年广东省暴发了20多年来最严重的登革热疫情。因此在我省开展登革热监测、早期预警和精准防控意义重大。201410月广东省科技厅启动广东省登革热科技攻关专项,广东省疾控中心牵头,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市白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共同参与申报的两项登革热研究专项获立项,分别为《广东省登革热传播的风险因素及风险预警研究》和《广东省登革热媒介监测及应急控制效果评价》,研究的目标为:通过蚊媒和病例精准监测,结合生物学、流行病学、生物信息学、地理信息学掌握我省登革热的时空传播规律和风险因素,开发早期预警模型因时因地进行精准防控,降低流行规模。

两年来,项目组成员开展了登革热多学科联合攻关研究,两年内在登革热监测、应急防控及风险预警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包括:

一、完善了登革热疫情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全省登革热疫情变化,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及时可靠的信息。

二、构建了全省登革热病媒密度监测系统,开发了风险分级和预警平台,指导现场开展针对性防控。

三、摸清了我省登革热蚊媒的抗药性及不同灭蚊措施的应急防控效果,指导各地科学使用灭蚊药物,减少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研究团队根据蚊媒监测和现场研究,编制了“登革热疫点灭蚊及其效果评估工作指引”,对现场蚊媒控制进行指导。

四、开发了登革热预测预警动力学和统计学模型,科学研判登革热疫情进展。基于大数据和相关模型,开发了我省登革热早期预测预警系统,预测未来1-2个月登革热的流行情况及风险,为早期防控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将该预测模型应用于2015年和2016年潮州市登革热疫情现场防控,证实了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目前,进一步开发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数据的登革热大数据早期预测预警平台,为我省登革热的精准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五、利用登革热传播动力学模型对登革热防控效果进行评估,指导科学防控。项目团队以广州和潮州登革热疫情为实例,应用传播动力学数学模型分析在不同防控措施强度和不同时间采取防控措施的效果,指导实际防控工作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和措施。

通过该攻关研究进一步完善了登革热蚊媒和病例监测系统,明确了广东省登革热的时空传播规律和机制,掌握了登革热流行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环境、社会经济、人口流动等多维大数据,开发了早期预警系统,为我省登革热精准防控提供强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也为降低我省近两年的登革热疫情规模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贡献。

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

20161025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继续访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