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首页 > 要闻动态 > 媒体报道

羊城晚报:连续30多年未发现本地新感染血吸虫病病例!广东:继续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

信息来源:羊城晚报 发布日期:2024-04-25 分享到:

  “连续30多年,广东未再发现本地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例。”4月22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以下简称“广东省疾控中心寄防所”)主任医师黄少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广东省持续30多年“无”本地新感染病例或病畜,巩固了血防成果。

  据悉,2024年4月8日-14日,是我国首个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本届宣传周主题是“传承血防精神,加快消除进程”。黄少玉也表示,如今生态环境好了,野生动物多了,动植物地区流通频繁,存在钉螺输入或本地螺情复现的风险,加上可能存在输入性传染源,这让血吸虫病的新发感染成为可能。因此,防控的压力还很大。

  灭钉螺,送“瘟神”!广东“六字”措施显奇效

  血吸虫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一种乙类传染病。它在广东省至少流行了100多年,曾在广东省北江、东江流域的英德、曲江、三水、增城等14个县(市、区)广泛流行。

  谈起这个历史悠久的寄生虫病,出生于四五十年代的一辈人可能很清楚,1950年至1951年,广东省北江水系局部地区发现钉螺和血吸虫病人,证实该地区为血吸虫病流行区。那个年代在流行区四处可见“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惨状。

  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各级政府齐心协力,多部门密切配合,特别是以广东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广东省疾控中心寄防所前身)所长陈心陶教授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的血防工作者长期深入疫区,艰苦奋斗,提出了符合流行环境特征、以消灭钉螺为中心,“水、垦、种、灭、治、管”六字综合防治措施,即兴修水利、开垦草塘/荒地、发展种植、消灭钉螺、查病治病、管水管粪等科学防治。历经近半个世纪的艰苦努力,终于取得了血防工作的重大成果。

  据统计,经过反复的灭螺,有螺面积从防治初期的1亿平方米下降到1984年的0.16万平方米,共下降了99.99%。在1985年,广东在全国率先宣布全省消灭血吸虫病(传播阻断),送走了“瘟神”。

钉螺小如米粒 图/张华

  重点地区及人群监测!构建灵敏有效的监测体系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小如米粒,一般人很难及时发现并辨认出来。”广东省疾控中心寄防所所长陈经雕介绍,“钉螺的生存、繁殖能力很强,加上其孳生环境复杂,钉螺残存孳生很难避免,而且现在生态环境好了,湿地公园多了,加上苗木的移栽,动物及水生植物跨地区流通频繁等,很难避免钉螺从一个地方被带到另一个地方。因此,目前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重点是抓住重点地区的螺情监测、重点人群感染监测,防止疫情复燃或输入传播等。”

  陈经雕表示,全省疾控系统已经构建起一个灵敏有效的监测体系,通过建立血吸虫病监测体系保障“能发现”、通过建立客观科学的督导评价体系保障“可发现”,通过系统的带教培训及交叉查螺等模式保障“会发现”,形成一套广东血防新模式,保证疫情的快速发现和及时处置。

粪便毛蚴孵化中,工作人员观察毛蚴孵出情况

  据了解,血防人每年都会定期下基层,在河滩、荒地、沟渠旁、湿地里的杂草丛中开展监测查螺。从事三十余年的血防工作,黄少玉每年有近200天在基层各血防县区开展现场查螺查病和督导质控,兢兢业业,不辞辛劳。2019年4月,省血防人员在每年春季开展的常规监测查螺中发现活钉螺,这也是广东省时隔27年再次发现有活钉螺孳生。当时,广东省疾控中心寄防所邓卓晖主任医师作为主要的技术专家,30余次60多个工作日赴现场指导当地疾控部门全面开展调查、处置工作。

  截至2023年,全省已为血防地区2600万平方米以上适宜钉螺孳生的可疑环境信息进行建档和动态管理,为实现螺情监测环境全覆盖提供基础保障。陈经雕表示,虽然目前全省持续维持血吸虫病消除状态,但仍要慎防境内、外输入性病例发生的风险。

血防人在基层各血防县区开展现场查螺

  有特效药,接触了疫水尽早诊断治疗

  “感染血吸虫最直接的原因是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接触了含有血吸虫尾蚴(感染期幼虫)的水体(疫水),比如农民、渔民等下水干农活或打鱼,在江河、沟渠玩水和游泳等,接触疫水后尾蚴10秒即可感染人或动物。”广东省疾控中心寄防所防控室主任廖宇煌解释,人感染血吸虫,通常仅有发热和全身酸疼,部分患者接触疫水后皮肤可出现刺痛样感觉,继而出现丘疹和瘙痒。接触1-5天后可有咳嗽(易误为感冒),大量感染、反复感染、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规范可引起肝硬化、腹水等,并随病情发展逐步出现骨瘦如柴,肚大如鼓状况,因此民间俗称“大肚子”病。

  实际上,目前治疗血吸虫病有特效药——吡喹酮,据统计,历史上,全省血吸虫病病人约有8.4万名,通过使用吡喹酮、锑剂或手术等方法治疗,治疗率达99.56%。目前全省已无现症慢性病例和晚期病例。

  血吸虫病可防可治。不接触疫水、安全用水是预防感染血吸虫病的关键。因此,廖宇煌提醒市民,到血吸虫病流行区游玩时,要时刻注意岸边是否有警示标语,尽量避免在有钉螺孳生或者存在不确定风险的江、湖、塘、沟渠等水体里进行游泳、打草、捕鱼、捞虾等活动。因生产、生活和防汛需要接触有钉螺孳生分布区域,应做好个人防护,如涂抹防护油膏,穿防护裤、长筒胶靴,戴橡胶手套等。如在血吸虫病流行区不可避免或意外接触了疫水,若出现发热、腹泻等疑似症状,应主动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和治疗。

  文 | 记者 张华 通讯员 粤卫信 粤疾控 周超凡

  图 | 受访者提供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继续访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