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首页 > 健康教育 > 健康主题 > 疫苗与免疫 > 免疫接种科普园地

什么是脊髓灰质炎?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0-09-24 分享到: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脊灰多发于5岁以下幼儿,可导致肢体肌肉发生不对称弛缓性麻痹,留下瘫痪后遗症,故俗称“小儿麻痹症”。

脊灰的病原体是脊灰病毒,属细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脊灰病毒有Ⅰ、Ⅱ、Ⅲ 3个血清型,型间极少交叉免疫。脊灰病毒人是唯一天然宿主。脊灰的潜伏期为3~35天,一般为1~2周。95%以上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是隐性或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与瘫痪病人的比例估计在50:1~1000:1之间(通常为200:1)。脊灰病毒为嗜神经病毒,病变以脊髓损害为主。由于具有特异的病理变化,即脊髓前角灰白质细胞的损害,尤其在灰质区,故称脊髓灰质炎。脊髓病变又以颈段和腰段最重,特别是腰段,故临床上可见四肢瘫痪,尤其以下肢瘫痪更为多见。延髓病变有呼吸及循环功能的严重失调,病死率高。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脊灰的传染源为病人、隐性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患者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3~4周都有传染性,发病后1~2周排毒率最高,可从70%以上的患者大便中分离出病毒。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的脊髓和脑部,在鼻咽部、肠道黏膜与淋巴结内亦可查到。感染者一般通过大便排出病毒,粪-口途径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在发病的早期咽部排毒可经飞沫传播。人对脊灰病毒普遍易感,<4月龄婴儿有来自母体的抗体,故很少发病,以后发病率逐渐增高,至5岁以后又降低。机体感染脊灰病毒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特异性IgM,2周后出现IgG和IgA保护性中和抗体。感染后能产生对同型病毒的持久免疫力。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继续访问
Baidu
map